2019年的新能源补贴政策:没有一点点防备,你就这样出现。

■ 快速解读2019补贴新政

废话不说,关于补贴新政,想要快速理解其核心以及相比去年的变化,关键是如下几个关键点:

1.  补贴计算维度基本未变:纯电车型依然以续航里程为基数,加两档系数:能量密度系数+电耗系数;三者都在2018年基础上提升了标准(详见后面表格)。插混车型则为一刀切的享受1万国家补贴。

2.  续航里程维度从去年的5挡降低为2档:即补贴下限设为250公里(去年是150公里),上限为400公里(未变);工况续航在250-399公里车型,补贴“上限”是1.8万,工况续航在400公里及以上车型,补贴“上限”是2.5万。即使续航达到450公里或更高也不能拿到更高补贴金额。

3.  在续航和带电量中,新增了“取最低”的算法:如下图,在续航和带电量之间增加了“就低不就高”的原则。邦老师猜测,此举是为了进一步杜绝“骗补”,去除续航中的水分。比如你用10度电做了个皮儿薄、膛儿大的样子货,续航能到250公里,以为能拿1.8万元补贴——对不起,只能按下表中的方法来算,即按照电量给你10*550=5500元的补贴。不管你说的电控、轻量化、风阻等等做的多好,从补贴激励角度,都不如带电量更有力度了。

这里还隐藏了两个“临界值”,可用于简单判断:在400公里以下区段,临界值为18000/550=32.7千瓦时;在400公里以上区段,临界值为25000/550=45.5千瓦时——在两个区段中,车辆带电量高于临界值也只能享受各自区段的补贴上限,即1.8和2.5万元,低于此值则补贴金额更低。

4.  设立了新能源乘用车基础技术要求:1. 纯电动乘用车30分钟最高车速不低于100km/h。2. 纯电动乘用车工况法续驶里程不低于250 km。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含增程式)工况法续驶里程依然要求不低于50 km。

5 . 设立了3个月的过渡期(3月26日到6月26日)。首先对地方而言,过渡期后不再对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公交车和燃料电池汽车除外)给予购置补贴,转为用于支持充电(加氢)基础设施“短板”建设和配套运营服务等方面。即此前风传的“取消地补”。此外,过渡期期间按照2018年0.6倍的标准进行补贴(符合2019年补贴基础技术要求的车型)。并且在过渡期内理论上还享有地补,而过渡期之后就再无地补了。

■  详细分析,国补到底降低了多少?国家鼓励思路有何变化

此前,各种传闻中降幅达20%、50%、75%的消息,邦老师始终都觉得很不严谨,毕竟最终金额和差值都是因车而异的,具体多少,我们先按3个计算维度看下,即一目了然。

▶ 表格解读:

1. 在续航250公里以下档位,补贴全部取消;在300-400公里这一档,补贴降幅最大,达到了60%;在250-300公里这档降幅相对最小,为47%,其次是400+公里这档,降幅50%;另外最高档也并没有飙升至此前很多人猜测的500公里——也可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为相比中间段,国家相对更鼓励更能走量的中低续航产品和代表前沿发展的高续航产品。

2. 在能量密度方面,120以下取消补贴,以上各档位系数降幅均为20%;但是在基本技术要求中明确了125瓦时/公斤的基准。并且能量密度已经没有任何“加权”,即使达到160瓦时/公斤甚至更高,也不会给予比1更高的系数——也在一定程度说明了国家对于高能量密度的激励有所放缓,避免车企盲目追求高密度而迷失对于安全的考量。但另一方面,这是否会影响到国家原定的能量密度战略目标做出相应调整呢?暂时不得而知。

3. 百公里能耗方面,针对整备质量1吨、1-1.6吨及1.6吨以上三挡的车型及其综合工况耗电量,分别设置了优于现行(2018年)标准10-20%、20-35%和35%的计算公式,分别对应0.8、1和1.1的系数——表明电耗优化依然非常重要,并且要想拿到1.1倍系数,标准比去年要高三分之一还多。

从以上3个维度,综合计算国家补贴最终值,最高理论补贴金额为2.5*1*1.1=2.75万元,而去年最高理论值为为6.6万元,降幅达到了58%(但这并非最大降幅);最低理论补贴金额,则应为市面上符合基础标准的产品中的电量最低者:以30度电为例,则续航里程的补贴基数为30*550=1.75万元,如果电量更低则补贴也更低。

■ 车型案例

由于官方数据中的整备质量和电耗值多数产品不完整,故无法给出太多车型的案例,但我们可以从一款高端和一款微型车产品的数据中看出补贴降幅,这还仅仅是国补。但以上数值是我们以当下对政策及相关公式的理解推算的,一切还是以车企官方解释为准。

■ 邦点评

虽然从年初到现在,网上疯传了N多版本的补贴新政,也有多种新政公布时间的传言,它还是如往年般突然到来了。如果简单总结一下的话,除去大幅降低基础金额、取消地补这样的举措外,从系数的调整中,能够一定程度看出今年的思路似乎并未“拔苗助长”地加大对续航和能量密度的激励,而降低电耗依然是主旋律。虽然安全维度无法量化考量,但是看的出国家还是在尽可能对鼓励思路进行修正调整。对于持币待购的消费者来说,选择近期推出保价政策的产品,或者在未来3个月内的过渡期内出手(补贴打6折),无疑将是更明智的选择。车企们与其疯狂冲续航和密度,接下来不如放缓,把成本问题追一追,别再指望国家财政来“拉拔”了。如此之大的退坡幅度已经来到眼前,接下来整个行业将如何应对,手握指标您又会作何选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