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on LX上市一段时间了,关注度和争议声都不少。有人讨论颜值,有人讨论价格,也有人讨论它的NCM811电池和650公里续航。卡叔的关注点稍有不同。在我看来,Aion LX身上最大的看点,在于它是“旧势力”基于“新势力”思维打造的一款纯电动车。这种特殊性,无论从产品特性还是市场特性,都是值得观察的。

■  “新旧势力造车”的区别:不仅仅是平台

新势力这个词大家都说习惯了。“旧势力”算是卡叔的杜撰,其实就是指的传统的燃油车企。

通常,在打造纯电动车时,新势力与旧势力的做法有很大不同。谁更合适、谁的产品更吸引人也是各有纷争。对此,卡叔在《聪明的买车人》音频栏目还专门做过两期的深入探讨。

注意,卡叔说的是“通常”。一些中低端的“新势力”与“旧势力”确有交集之处(例如之前的“吉利告威马”,就揭示了这种“交集”)。所以我们这里所说的新势力,主要指的是以特斯拉、蔚来,以及很多还未上市的如天际、博郡,甚至大概率胎死腹中的FF等等。

它们的这种区别在哪儿呢?

首当其冲的还是平台——“旧势力”喜欢油改电或油电共享(从比亚迪到EQC莫不如此),而新势力则是与油车完全无关的纯电平台。

新势力采用纯电平台倒不是它们有多革命。更多是源于它们“缺”。也就是手头没有成熟的油车平台,不得不“重新打造”。与此同时,由于油车研发的难度远高于纯电,它们没必要、也没有能力去追求什么“油电共享”。

恰恰是因为这一点,让新势力在平台层面上显得“更先进”。道理也很简单。所谓术业有专攻。专门开发的纯电平台,无需兼顾很多燃油驱动的需求,自然也就更符合纯电的特性。

有人说,新势力的车底盘操控比旧势力差远了。有可能,也有大量的案例存在。但操控只是一款车产品力的其中一项。所以揪着这一点不放很容易走入误区。

事实证明,纯电平台的产品在电驱领域优势是很明显的。最典型的如造型。很多人都感觉新势力的车很漂亮。这不完全是设计师的功劳,更多是因为纯电平台更有利于发挥设计师的创意和灵感。相反很多油车,为了布置引擎或传动系统,设计师与工程师反复较劲,最后弄得“概念(车)林志玲,量产(车)罗玉凤”。

还有如纯电平台在轴距布置上更灵活,无需考虑燃油的各种管路,这都有利于空间和轻量化。理论上,纯电平台也可以实现更好地保护电池组,以及提升电驱效率。

除了平台,新势力由于“初生牛犊不怕虎”,也没有太多的“历史包袱”,所以在新技术的应用上会更大胆。如ADAS的应用、各种大屏的车机系统,以及电池技术的超前应用等等。这方面信息量很大,就不展开说了。

■  Aion LX比Aion S更体现“新势力思维”

广汽新能源曾自己宣称过“也是新势力”,但从各个角度看,它还是应该归类于“旧势力”的范畴。这不光是它背后有“广汽”这棵大树。从早期产品,如GE3的研发思路来看,它也与众多“旧势力”的做法大同小异。

然而从Aion S开始,广汽新能源在新品研发思路上就开始不一样了。准确的说,它已经全面转向“新势力思维”。

这不光是它一直大力宣传的第二代GEP纯电平台,同时也包括车型的设计思路、产品的定位策略,以及内装的氛围、车联网/ADAS的应用等等很多方面。当然,也包括争议声很大的NCM811电池的率先采用。

事实上在Aion S上市时,卡叔还曾就它这一做法的恰当与否做过探讨。因为在“旧眼光”看来,Aion S这一价位的车型,采用新势力思维打造之前就未曾有过。道理也很简单——Aion S价格太低,不借助油改电或油电共享很难实现盈利。

一方面,Aion S初步以事实证明,广汽新能源的这种思维方式是对的。卡叔在音频节目里表述过一个观点:采用新势力思维打造中低级别车型,一个首要前提是“量”。过去纯电的销量有限,不支持这么做,但如果量上来了,这个思路就会形成共振,达到良性循环。Aion S上市这几个月,月销量能一直维持在3000辆以上(这一级别之前未曾有过)。如果这个状态能持续下去,将意味着广汽新能源在“新势力思维转换”这个问题上,踩准了点。

另一方面,就是本文的主角AionLX了。相比Aion S,Aion LX的“新势力范儿”要更加浓郁一些。

这可不光是Aion LX成为首个官宣NECD超过650公里的量产车。长续航很重要,但这个级别买纯电,大家也不仅仅只关注续航(否则就没有人买蔚来了)。

Aion LX更大的不同,在于它把定位拔高,从而进入了新势力聚集的“朋友圈”中。虽然它定位确实还是比不了蔚来ES6,但至少在往那个方向靠。并且也会与下一步即将上市的诸如天际ME7之类的出现一定的交集与重叠。

可能仍有人纠结于“AionLX与Aion S同平台,凭什么定位能拔高这么多?”这个问题。关于这一点,卡叔在其他场合曾多次表述过,“平台价值论”是一个很大的看车误区。燃油车尚且不能这么看,纯电动就更不能这么看了。事实上,Aion LX与Aion S是完全不同的两款车,从车身架构到材料应用乃至三电系统,都不一样。

■  Aion LX值得观察的特殊性

前面分析新旧势力的时候,我们只说了新势力思维创新、纯电平台之类的好处,但没提坏处。事实上,新势力在品牌价值和造车背景(能力)这方面,是很吃亏的。很多人排斥新势力,主要就是因为这一点。关键是,这个问题需要时间来解决,新势力再努力、再投入也不可能短期内改变人们的看法——即便是特斯拉也不例外。

新势力与旧势力区别明显又各有优劣。那么如果旧势力采用新势力的思维推出产品,会获得怎样的效果呢?这也是Aion LX接下来最值得观察的地方。

Aion S的初步成功,反应了新势力思维的研发模式,在面对旧势力传统思路打造的新能源车时,能够显现出很强的竞争力。但是这种模式在于新势力的较量中会表现如何,却并未显现——Aion S的对手中,没有一款新势力的同类产品。

Aion LX则不一样。表面看,它当下的核心对手仍然属于“旧势力”的比亚迪唐EV,但实际上,它未来的竞争圈很可能是越来越多的“新势力”车型。在这样的PK中市场究竟会怎么看,这种模式是否同样能显出某种优势(例如信任感),就非常值得观察。

能够纳入观察范围的不光是AionLX。不久前法兰克福车展首发的大众ID.3也属于此类——身上几乎没有太多“油车”的痕迹,基本上按照新势力的思维在“从零打造”纯电动。

如果这类车从产品研发到市场销售进入一种良性循环甚至爆发,它不仅对于“旧势力”来说是一种启发,甚至有可能改变新势力对未来的预期。换句话说,如果“旧势力”都用这种思维方式打造纯电,“新势力”的前景将更加暗淡。

■  最后:长期看,产品力仍是关键

以上这种“展望”,只是一种假设。一方面,“旧势力”的思维不可能那么快转变。另一方面,也是更关键的:这些“被观察”先驱产品,要真正对得起用户,赢得口碑。如果Aion LX或ID.3在用户手中同样存在新势力的各种问题,那么这种“展望”也就无从谈起了。

所以,卡叔说:值得观察,而不是将会、或者一定会引发某种变化。希望,Aion LX、ID.3等等,不要让我们失望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