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新能源绿牌享受的“特权”,大多数人第一时间就会想到北京、上海的不限行优惠。在讨论这个话题时,电动邦编辑部里某些已经有绿牌的老师甚至会面带奇妙表情,故作茫然地问:“原来还有限号这回事?”

当然,相信有很多小伙伴们并不是北京上海的打工人。那么除了颜色不一样,一块新能源牌照在其他城市还有什么别的不同吗?

最近,一则地方新能源优惠政策的出台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安徽合肥政府出台《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给合肥当地的新能源车主们送上了一份福利。《意见》规定:

为鼓励推广新能源汽车,实行差异化交通管理,允许新能源汽车在非高峰时段使用公交专用道。 为优化新能源汽车应用环境,规定新能源汽车在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停车场(点)每天免费停2次,每次不超过5小时;在市区道路临时泊车位停车2小时内免费,超过2小时减半收费 对违规占用充电专用停车位的非新能源汽车予以处罚,积极争取新能源汽车在绕城高速免费通行。

因此,合肥新能源车主们接下来将不仅能享受停车减免费用的待遇,还能在非高峰时段畅享公交专用道,甚至还可能未来在绕城高速免费通行。

一时间,广大吃瓜群众议论纷纷,都说合肥政府这是放了一个“大招”。

事实上,当我们复习一下前段时间国务院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不难发现,合肥的政策并不是什么惊人之举。

在国务院的《规划》中,早已明确表示:“鼓励地方政府加大对公共服务、共享出行等领域车辆运营的支持力度,给予新能源汽车停车、充电等优惠政策。”

可见合肥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其实是顺理成章的对国家规划的具体落实。而除了合肥之外,根据邦老师的不完全统计,在其他城市,类似新能源牌照优惠政策也在悄然制定和实施。各位小伙伴们不妨看看有没有自己的城市在其中:

不难发现,在中央的号召下,各地纷纷推出了新能源促进优惠政策。不仅是合肥、西安这些二线城市,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也拿出了实打实的补贴优惠。相比之下,虽然去年年底传出了相关停车费减免政策正在制定,但是至今依然只是不限行、申请牌照还得排到几年后的北京,显得就有些高冷。

然而,政策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有经验的车主朋友肯定遇到过政府政策和具体落实存在差异的不愉快。在新能源停车费减免上,显然也没那么容易落实到位。

以早在今年3月就推出了相关政策的海口为例,即使到了11月,依然有媒体在实地探访中发现有许多停车场、小区事实上并没有执行到位。究其原因,存在两个方面因素:

对停车场经营者来说,由于没有政府的补贴,当然是希望多收一点是一点。因此部分经营者往往以没接到通知为理由,保持新能源车和燃油车同等的收费标准。

而对于车主而言,要么由于宣传不到位,并不知道有相关政策;要么觉得停车一次就便宜个一两块钱,显得“鸡肋”,而懒得费口舌去争取优惠,而导致优惠政策“悬空”。

此外,在某些城市甚至还出现了新能源车停车优惠导致的纠纷事件:

而即使是有严格遵守规定的停车场,车主们也得留心下相关流程手续上的合规。在西安、合肥等地,要想享受优惠政策,就先得到相关部门进行登记。

这样看来,到头来对消费者来说最实际的优惠,还是北京、上海等城市的不限行政策——没有复杂的流程,不必担心执行中的纠纷,直接能享受实打实的便利。难怪早有评论指出,在北京和上海拥有新能源牌照等于拥有“路权”。

在别的城市你享受的是金钱上的优惠,在这两个城市享受的是“高人一等”的权利。

此外,根据相关数据,10月新能源汽车销售情况上,一线城市依然是销量最高的地区,销量数据为4.2万辆,销量占比为35.8%——高线级城市配套设施完善和购车限号政策明显比优惠政策更能拉动销量的增长。

可见,非北上广城市想要增加新能源汽车规模,仅仅靠C端优惠政策实在是吸引力不足,更需要在基础建设、产业规划层面进行更体系化的布局。

在合肥的规划中,就还对相关产业产能、充电停车位进行了明确的规划。以及,还有一个更具体的目标:2025年底前,合肥市巡游出租车全面实现新能源化。从2021年起公共领域新增或更新用车全部使用新能源汽车。

合肥消费者们不一定会因为优惠政策购买新能源车,但能肯定的是,五年后他们打车的时候一定会遇上绿牌出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