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晚上,国内合资品牌首款纯电车型东风日产轩逸·纯电发布预售价格,以16.6万元的起售价成功地“并没有”引起什么波澜。

但是邦老师通过观察懂车的邦友们发现,关于此车最大的关注点还不是价格,而是轩逸·纯电的续航里程,准确的说是续航和电池电量的比值。邦友纷纷表示,对于紧凑型轿车而言,38度电能跑出338公里的综合续航,还是非常惊人的。

首先看下多数为电动汽车车主的邦友们的看法:

通过邦老师对车友们的长期观察,发现大家大都喜欢通过电池电量来判断实际续航是否靠谱。大家经常会说一度电跑5~8公里,这个范围内就是靠谱的。是否科学呢?邦老师只能说仅供参考,首先这毕竟是个范围,并且对于不同级别/技术水平的车型来说也是不可比的。

再用这个办法看看轩逸纯电的水平如何,顺道拉几辆车对比下:

• 80度电的Model 3,能跑500公里,比值约为6.2。

• 52度电的帝豪EV450和62度电的比亚迪e5 450,都能跑400公里,比值分别约为8和6.5。

• 41.5度电的江淮iev6e运动版,跑310公里,比值约为7.5。

• 70度电的腾势500,跑451公里,比值约为6.4。

轩逸纯电是多少?38度电,跑338公里,比值高达为8.9!虽然续航不算高,但这个“度电行驶里程”确实好高啊!再来看下同一批目录中的其他车型,我们把电池电量相近的车型列出来了:

▲6月19日发布的十八批《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

既然工信部已经发布,那我们就默认这个续航是符合工信部综合工况标准的数据,与其他车型的算法是一致的。

可以看到在38-45千瓦时电量的车型中,轩逸纯电的工信部续航数值是最高的,超过诸多同期发布的国产车型,包括车重不到1.2吨的御捷E行(一款微型SUV)。

要知道,这些车型可是最新一批,而且都是善于“单点突破”、受政策引导不遗余力提升续航的国产车型哦。

那么,到底决定续航的要素,除了看电量以外,还有哪些呢?以邦老师有限的知识体系,至少还有这些主要因素:

1.   电池系统能量密度

2.   整车质量及风阻的优化

3.   电机效率优化

4.   能量回收策略

此外,BMS的技术水准有影响吗?影响不大,其主要价值是延长电池循环寿命和保障可靠性、安全性。

那我们就再来看下轩逸·纯电在这几点上表现如何:

能量密度

电量当然左右续航,但是高能量密度关乎电池系统质量,乃至整车轻量化。用电池组总能量和总质量就可算出(38000瓦时除以307公斤),约为124瓦时/公斤。这个数值,放在去年还可以,今年嘛……

结论:很普通

整车整备质量及风阻

质量1520公斤,什么概念?跟表格中相近电量的比,不算轻。跟同级车比呢?国产热销紧凑型纯电车型中,比亚迪e5重量1.9吨(换用三元锂电池后大幅减重)、吉利帝豪EV450重1.6吨左右,质量差别还是比较明显的,但是人家电池电量比你多二三十度呢,重个200公斤上下不算事啊。

另外风阻系数不详,只能参考轩逸燃油版的0.29,也属于中等吧。

结论:不算突出

电机效率?能量回收?

轩逸·纯电采用了效率最高的永磁同步电机,通常效率都在95%以上,市面上很多车型也都采用了这类电机。能量回收方面,轩逸·纯电的能量回收比例为22%,按说也与目前大部分纯电车型的回收比例相差不大。另一方面,能量回收的确事关续航,问题是当下的工信部续航测试规程中应该没有涵盖这个功能吧??

结论:正常水平

总之,看到这里,邦老师也不知道怎么解释了,轩逸·纯电到底使用了什么魔法,还是算法有什么不同呢?

话说回来,一辆38千瓦时电量的纯电车型,价格居然比那些60千瓦时的同级车价格还贵小几万,要知道电池成本在整车成本中占个4、5成很正常啊(尤其是低配)。尽管拥有合资品质和曾经的紧凑销冠之名,在目前的纯电市场上,竞争力方面也真替你捏把汗呢。

调查:除去电池电量外,技术的作用你相信吗?

1.我是电动车主,经验告诉我,电量就是硬道理,其他的影响都很小。

2.我从来都不唯电量而轮,这种单极逻辑有点小粗暴了。

3.关键不是所有数据都是透明的,我也无从判断啊,还是最相信邦老师实测!

欢迎留言告诉邦老师您的观点,以及其他任何想法,邦老师希望能与您共同探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