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家仔细看看今年上海车展的品牌场馆分布图,不难发现7.1馆里的参展商堪称最为混搭而奇妙:

传统豪华巨头宝马和小兄弟MINI坐镇中央,与蓝天白云LOGO正面呼应却是配色浮夸的恒驰狮标。

恒驰的旁边,是刚刚携手推出拥有不俗自动驾驶能力的阿尔法S华为HI版的极狐ARCFOX和华为。华为旁边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新能源老朋友,比亚迪汽车。

宝马展台的另一侧,除了新势力两强蔚来和小鹏,不久才惊艳亮相的极氪,也已经开门迎客。

大家都说本次上海车展堪称是「2021上海新能源车展」,而一个7.1馆大概就是如今市场竞争格局的一个小小缩影:传统品牌蓄势待发、新生品牌加速奔跑、还有科技公司甚至是房地产巨头,也正虎视眈眈,即将入局。

在挑战者环伺的7.1展馆,传统豪华品牌宝马在本次车展用什么样的姿态来应对竞争?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参加了本次车展宝马品牌的发布会,并和宝马高层聊了聊关于宝马的新能源产品和数字化、iX 3降价和表现、商务策略等外界普遍关心的问题。

比较之下,相比目前只需专注一两款产品的新生品牌,庞大的跨国车企所面对的转型课题千头万绪,巴伐利亚汽车巨头和他的中国伙伴也已准备好了一个体系化的方案。

■   在谈论全新纯电旗舰BMW iX,宝马在说什么?

在本次车展的宝马展台上,除了新BMW 7系耀影特别版、5款国产BMW X2新车和全新BMWM3、全新BMW M4双门轿跑车等一众传统燃油车,最大的亮点还是宝马的全新纯电旗舰车型BMW iX的亚洲首秀。

事实上,这款新车在去年的「双十一」晚上已经进行了全球线上首秀,我们也为大家带来了第一时间的报道,可以点击「宝马iX全球首秀:造型激进科幻,“门牙”犀利,你怎么看?」回顾。对于宝马的电动化转型战略,则可以参考我们此前的分析「宝马iX亮相后,BBA将如何追赶特斯拉?

对于这辆造型夸张的纯电宝马,官方依然没有在车展上公布上市时间和售价,而其承载的,更多是宝马在传承自身历史格调的基础上,对「未来豪华出行」的理解。

相信我们所有人在第一眼看到宝马iX的时候,都会对其更加硕大、夸张的双肾前脸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无论你是否觉得好看,其实对宝马来说,这就足够了。

正如宝马在官方新闻稿的中提到的:「创新BMW iX是一款X车型,它具有X家族经典的外观风格」——言外之意,无论是烧油还是充电,首先要保证的,是让人一眼就能认出,这就是一辆BMW。

据宝马设计师介绍,在设计这款纯电SUV的时候,借鉴了雕塑风格,用凌厉的线条像原石切割一般,让车型整体「呈现出霸气、坚固以及稳健的姿态」。

虽然车身三围尺寸和轴距细节尚未公布,但整车「与新BMW X5旗鼓相当,高度与全新BMW X6相差无几,车轮尺寸可媲美创新BMW X7。」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样在车展上首秀的奔驰纯电旗舰车型EQS的车身造型,明显更加强调圆润的曲线。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设计风格,似乎也预示着奔驰宝马这对传统竞争对手,将把燃油车时代的激烈竞争延续到新能源时代。

▲ 奔驰EQS

除了标志性的「双肾」前脸,宝马一直强调的另一个品牌基因是「纯粹的驾驶乐趣」。在车展的发布会中,几位宝马高层也一再表示自己亲自试驾过BMW iX,其驾驶体验将「保持BMW特有的驾驶质感」。

当然,在实际上市之前,我们只能先了解一下这台宝马纯电SUV的相关配置和动力参数:新车采用与已经上市的宝马iX 3相同的第五代BMW eDrive电力驱动技术,但将首次搭载BMW xDrive智能全轮驱动系统,并拥有前后双轴的自适应空气悬架。

动力方面,宝马也暂未披露具体的车型配置,只透露将采用双电机驱动系统,最大功率370千瓦(503马力),零至百公里加速达到5秒以内,WLTP标准续航里程超过600公里。

对了,此前奔驰EQS亮相的时候,特别强调了0.2cd的目前量产车型最低的风阻系数。而BMW iX作为一款中大型纯电SUV,风阻系数也低至0.25cd,结合车身大量采用的碳纤维材质,带来更好的能耗表现。

▲ 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乐(Jochen Goller)先生介绍BMW iX

相比在外观和操控上的传承,BMW iX的内饰设计相比宝马目前的燃油车型做出了更大的改变,期望打造一个「承载豪华品质生活的移动空间」。总结下来,就是在传统豪华品牌的品质感和如今电动车流行的极简内饰中达到一个较为理想的平衡和融合。

如今所有的新能源车型在谈到内饰设计时,最绕不开的地方就是中控大屏。BMW iX是首款搭载一体式悬浮曲面屏的宝马车型,将12.3英寸的仪表盘与14.9英寸的触摸式中央显示屏合二为一,且这块屏幕具有200 PPI(每英寸像素)的高分辨率。

这块中控大屏还固定在隐藏支架之中,并使用无框造型设计,呈现出悬浮式的视觉风格。这块显示屏还向驾驶员方向倾斜了约6度,延续宝马“驾驶者导向”的内饰设计理念。

值得一提的是,宝马高层在采访中还多次有意无意地提到,「宝马车主并不希望我们在车里放一个巨大的屏幕,从左至右贯穿整个车辆」——联想到奔驰EQS上那块更夸张的1.4米的MBUX Hyperscreen屏幕,不禁让人感叹这两家之间的微妙竞争真是无处不在。

▲ 奔驰 MBUX Hyperscreen 内饰设计

除了简约的大屏,BMW iX还拥有宝马最简约的内饰:车内物理按键数量减少了约50%,取消了传统的中控台,并打通了主副驾驶的空间,甚至取消了宝马经典的「鸡腿」档把。但与此同时,宝马车主熟悉的iDrive控制旋钮依然得到了保留,并变成了透明水晶形状,一增一减之间,依然是在传承和创新之间谋求平衡。

在这套极简而延续豪华内饰之下,宝马还提出了一个「Shy Tech」隐形科技的概念,表示将让视觉化繁为简,让智能功能化零为整、随需而动——听上去合情合理,也让其他汽车品牌的营销文案在未来绞尽脑汁雕琢词汇时,少了一个不错的选项。

■   在谈论数字化的时候,宝马在说什么?

事实上,在不久前小米宣布造车的发布会上,更重要的主角依然是小米新款手机。特别是搭载1英寸感光元件的小米11 Ultra,从硬件素质上已经赶上了索尼黑卡等传统卡片相机,让人们看到了手机拍照真正代替传统相机的可能性。

然而,在小米11 Ultra上市之后,却并没有所获想象中的好评。存在各种小BUG的MIUI 12系统,让这款被小米宣称为「安卓之光」的手机变得黯淡不少。

与手机类似,智能电动车时代如今常常被人们称为「软件驱动汽车」的时代。显而易见,汽车不仅要有出色的硬件配置,更要在数字化软件层面跟上潮流。

BMW iX在车展上亮相的同时,宝马还带来了全新BMW iDrive,用BMW操作系统8.0、重新设计的控制面板和UI界面来适配BMW iX上的悬浮曲面屏等硬件配置。

在发布会上,宝马介绍的这套全新BMW iDrive系统的主要亮点包括:

· 更加出色的语音助理系统:

宝马表示,在中国,2020年BMW智能个人助理被唤醒超过2,300万次。而全新BMW iDrive带来了全面升级的BMW智能个人助理。

设计上,在参考动画电影理论后,设计师从100多个版本设计方案中选择了目前的可视化形式,以不同大小和亮度的呼吸式光球,让语音助理有了更多新的情感化表达方式。

功能上,BMW语音助手会不断学习用户的驾驶习惯,并且提供主动智能推荐。例如,当用户多次在同一地点降下车窗,系统将记录用户习惯,提供主动开窗功能。

同时,语音助手会用自然方式实现跨屏互动,比如当主驾在仪表盘唤醒语音助理,系统会在仪表盘中出现以听取主驾的需求。而如果用户接着说“我想听音乐”,系统就会跨屏转移到中央显示屏,利用更丰富的显示信息为用户提供音乐选择。

当然,智能语音助手如今几乎已成为了除特斯拉之外,国内大部分主流智能电动车标配。而除了亲自体验,用文字也很难表达出究竟好不好用。

不过,在本届发布会上,BMW的语音助手还是迈出了颇具象征性的一步:代替了传统的发布会主持人。

· 全新的UI交互系统:

与语音助手一样,UI交互系统也很难用文字描绘清楚其是否真的好用。

据宝马介绍,全新BMW iDrive希望驾驶者和车辆之间建立更个性化的关系,打造了全新的主题模式(My Modes),巧妙地组合多项个性化设置。

具体来说,用户可以根据喜好在个性、运动、节能三种模式中进行选择。My Modes模式不仅是传统汽车上常见的驾驶模式切换。同时,车辆的中央显示屏的显示风格、氛围灯颜色、电子模拟声浪等也会随之变化。

如节能模式下,车辆可以实现环保的驾驶方式。这个模式灵感来自于水的流动和阳光的反射,提供静谧的驾乘环境。

运动模式则呈现另一种状态,通过对加速和动态性能的调整,配合屏幕橙色配色和仪表盘中简洁的界面主题为用户提供更沉浸式的驾驶体验。

在个性模式下,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个性化调整,仪表盘提供三种不同主题的切换:豪华驾驶、专注运动和简约艺术。

事实上,这种UI交互在如今的传统豪华品牌电动车上并不鲜见,除了宝马之外,奥迪等厂商也在UI交互主题模式上下功夫,通过不同的车内氛围颜色、模拟声浪来打造不同的驾驶体验。

说白了,在电动车带来出色静谧性的同时,传统厂商都想通过颜色、声音等感官体验,延续燃油车时代的「驾驶乐趣」——听上去有些虚无缥缈,但人类不就是这种又想要安静,又想渴望感官体验的矛盾动物呢。

· 更加方便、本土化的数字体验

对于中国用户来说,使用国外品牌汽车车机系统的时候,时常面临的一个头疼的问题是软件本土化程度不足,导致宁愿在车里用手机导航也不愿意使用车机系统。

对此,全新BMW iDrive不仅导航等基本功能保证足够本土化,还引入了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国民APP」——微信。

全新BMW iDrive搭载了车载微信,和手机版不同的是,微信车载版基于实际用车场景,选择高频功能“上车”,确保驾驶安全,主要聚焦四大功能:播报未读消息(文字和语音)、发送语音消息、接听和拨打微信语音电话、接收微信地理位置信息并在车机中执行导航。

微信车载版不仅可以通过车内语音唤醒,还能通过触摸中控屏,使用iDrive旋钮等多种方式进行操作。值得一提的是,宝马还特别强调,微信车载版注重用户隐私,在车机端并不储存任何用户数据。

除了车载微信,宝马产品上2020年上线的腾讯小场景也迎来了全新升级。

腾讯小场景2.0适配全新BMW iDrive风格的UI设计,新增“樊登读书”等多个小场景应用。同时,丰富的小场景应用仍在持续更新中,囊括音乐、电影、美食、出行、儿童、教育、股市资讯,覆盖用户生活的方方面面。

可能大家都有一个感觉,如今的微信小程序已经能够支撑不少曾经需要单独安装一个APP才能实现的智能功能。显然,宝马也是看中了这一点,通过与微信深度绑定,在不改变车载系统底层代码逻辑的前提下,更加灵敏地更新智能功能。

看上去十分聪明,似乎也预示着微信和支付宝这对竞争对手的战火,在不远的将来也会延续到智能汽车上。

· OTA

是的,虽然听上去有点俗套,但和所有的车企一样,OTA升级也是宝马数字化绕不过去的领域。

宝马表示,BMW iX将是全球首款采用5G互联技术的高档车型,并首次应用千兆以太网技术,车内数据流最高传输速度达到每秒30Gbit,比目前车辆快10-20倍,为云计算、车路协同和自动驾驶功能的不断升级做好了准备。

有了足够强大的硬件支撑,BMW 操作系统8.0支持OTA远程升级,20分钟即可完成远程软件升级。

而且不仅仅是BMW iX,事实上,在2020年宝马集团已经开展了欧洲汽车制造商中规模最大的远程软件升级服务。到2021年底,将有250万辆可远程软件升级的BMW车辆行驶在全球各地,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可远程软件升级车队。其中,中国市场将超过90万辆。

面对数字化转型,除了推出全新BMW iDrive系统,宝马还在从整个公司运营模式和思维方式的转变入手。在研发团队和组织架构上,更加重视数字化软件开发。

目前,宝马集团在全球已经有1万多名IT专业人才。2020年10月,宝马集团启用FIZNord研发中心,让宝马集团研究与创新中心成为欧洲最大研发中心之一。

在中国,宝马建立了除德国之外最大的研发体系,包括:北京、上海、沈阳三个研发中心,以及两个数字化公司——领悦数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今年刚刚开始运营的宝马诚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拥有超过1,500名研发人员,其中包括300多名软件工程师,到今年年底软件开发团队预计将扩展到近700人。

根据宝马高层的介绍,将数字化区分两个维度,一个是客户旅程,另外是车内的数字化。

其中,领悦主要负责客户旅程,包括My BMW App的开发、软件生态的搭建和外部合作等。

车内IT方面,未来将由合资公司宝马诚迈和上海研发中心来负责,比如说中国市场的互联驾驶、全新iDrive,远程软件升级等等相关的内容。

这两个团队员工也有一些交集,共同为宝马产品数字化进行研发。

不过略显遗憾的是,对智能汽车如今最引人关注的自动驾驶辅助功能上,宝马此次发布会上的着墨并不多,只是在介绍BMW iX的前脸的时候,用「集成式智慧前格栅巧妙集成了摄像头、雷达等新一代传感器系统」一句话模糊带过,更多的相关细节还有待宝马后续进行更多的披露。

■   在谈论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候,宝马在说什么?

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在最近的一个媒体采访中,对传统汽车企业转型和新造车品牌的区别说了一段很形象的概括:

「我认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汽车品牌的商业模式和用户互动的方式是会不一样的。而传统的汽车公司完不成这个转变。这并不是单纯地在电动化、自动驾驶层面,那些东西,传统车企也可以做。但在用户互动的方式、服务用户的方式上,传统汽车公司的机制、文化是很难转变。这就像在50层楼上加盖到100层比新盖一栋100层的楼难多了。而且加盖的时候,里边的人还要正常办公、利润还不能下降,这不太可能。」

而对于宝马来说,如今的转型就正是在50层楼上加盖到100层——不仅要面对传统燃油车的开发、销售等老问题,还要面对电动产品研发、电池、充电、渠道,甚至芯片供应等等纷繁复杂的问题。

宝马将如何处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种种挑战?在车展上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乐(Jochen Goller)先生、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营销高级副总裁高翔(SeanGreen)先生的媒体专访中,我们也许能够寻得一些蛛丝马迹:

▲ 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乐(Jochen Goller)先生(图左)、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营销高级副总裁高翔(SeanGreen)先生(图右)

Q:在中国,宝马作为传统豪华汽车品牌,是如何满足「要求最高」的中国消费者需求的?未来,宝马又将如何应对中国市场的变化和挑战?

高乐:大家可能有一个误区,认为宝马是个全球企业,就觉得一定不懂中国市场。实际上,我们在中国有很大的布局,我们对中国消费者的需求还是有相当的理解。

宝马以纯粹驾驶乐趣而著称,而BMW iX当中这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是宝马突出的竞争优势。客户不希望妥协,他们既要驾驶乐趣又要创新技术,还要以驾驶者为中心。宝马车主并不希望我们在车里放一个巨大的屏幕,从左到右贯穿整个车辆。

宝马有着超过100年历史。过去,我们在传承积淀方面传播不多,但这一次我们将艺术车、致敬328的概念车等都带到中国让大家可以亲眼看到。

宝马是一个豪华品牌,我们的客户希望他们购买的不只是一个产品,也希望与品牌背后的传承和积淀产生共鸣,如同我们购买手表或者名包。

一方面我们大力抓好创新,另外一方面也要基于我们的历史和传承来发展。

Q:年初特斯拉Model Y公布售价后,BMW iX3官方价格进行了调整,降低了7万元,请问这对iX3的销量是否起到了支持作用?

高翔:我们产品定价会跟踪市场价格变化,iX3价格调整是一个非常正常,事实证明也是非常正确的选择。

我们的价格调整同步考虑了最早一批iX3的车主,这些先导客户对该举措的反响也很不错。

3月iX3的销售业绩不错,单月销量已超过1,000辆,还在稳步提升过程中。现在看新能源市场还在逐步发展中,上海这样的城市发展的比较快,也有一些城市还略微慢一些,因此对iX3当下这样的业绩表现我们还是很满意的。

Q:请问从第一批购买iX3的用户来看,其消费人群是什么样的群体,与之前宝马的新能源客户有什么不同?

高翔:iX3的第一批客户多是原宝马车主或者宝马车主的亲友。也就是说,他本来已经有了宝马车型,又想买一辆新能源,同时又想选自己心爱的牌子。

对他们来讲从传统燃油车跨到新能源本身就是迈出了很大一步,不太愿意冒险尝试新品牌,所以他们希望找一个安心、可靠、安全的品牌来尝试。

后来价格调整,这样就吸引了更广泛的车主,有一部分是从竞争对手车主里面转投过来的,这些客户想买纯电车型,最初可能并没考虑宝马,但后来发现这款车型真的不错就买了。因此iX3客户范围其实是在不断扩大的,不只是自身BMW品牌客户的转化。

Q:3月iX3销量超过1000台后,宝马会如何保持这样一个优势?宝马未来在豪华电动车市场会扮演一个怎么样的角色?

高乐:对于iX3而言,我们首先要强化市场认知,让大家知道宝马在中国市场也有纯电动车型。

现在大家比较了解我们的插混车型,纯电动车还需要增加市场认知。现在我们的主要工作方向之一就是让更多人能够真正驾驶这款车型,切身体验它的产品优势。

长期来看,宝马会在燃油车和电动车两个市场兼顾。我们双管齐下,一方面在燃油车市场继续提供丰富的车型选择,另外在中国所有的细分市场都会有纯电动车型覆盖,这会在竞争当中给我们很大优势。

另外,我们要加快速度,大力推动研发数字化。互联网造车和新势力品牌在互联方面的步伐非常快,我们也要加快速度,与他们旗鼓相当。

Q:提到插混车型,宝马5系插电混合动力车型去年每个月销量表现都很不错。然而今年以来,在销量排行上有些沉静,请问是为什么?

高翔:对于5系,它有一个生命周期的变化。5系插混版本去年的销售情况很好,但如今由于车型有些偏老,同时我们也能看到市场的趋势是在向纯电动车发展,因此销量排名上发生了一些变化。

同时,还需要指出的是,5系的插混版本的销量目前和去年相比,其实依然销量不错。因此,销量排行上的变化,更多是因为特斯拉等纯电动车型卖得更多了。

Q:关于iX3的出口,请问欧洲消费者是怎么看待这款产品的?

高翔:iX3于去年年底开始出口,欧洲很多国家,尤其像挪威这样的北欧国家,对于纯电车型的需求尤其旺盛。虽然出口价格比在中国要贵,但那边的需求还是很大的。我的欧洲同事总找我们要iX3这款车,也有英国前同事表示要买这款车。

现在受疫情影响欧洲有一些经销店还未营业,等店面开放后对该款车型的出口将产生很大的提振作用,也将对沈阳该款车型的生产起到拉动效应。

Q:对于BMW iX和海外已经亮相的BMW i4,请问您怎么看待这两辆车在中国的前景,有什么市场期望?

高乐:2023年之前,我们将向全球市场投放12款纯电车型,今天大家看到的iX是其中之一,iX3大家也都比较熟悉,还有明年会投放BMW i4。

未来国产BMW 5系,3系,X1,以及进口7系也会出纯电动版本,车型的布局会逐渐的丰富、充实。

电动化趋势还在持续,我们正在研究如何让更多车型实现电动化。到2023年,宝马将在约90%的细分市场中为每一条产品线提供至少一款纯电动车型。

我们的总体目标是,到2025年之前纯电动车型会占到在华销量的25%,已经是相当大的数量。(注:2020年宝马在中国销售了77.8万辆BMW和MINI品牌汽车,按照这个数字初步计算,2025年宝马在华纯电动车销量需要达到20万辆的水平。)

另外,我们还想解决一个问题——我们在燃油车市场当中非常出名,但有相当的消费者并不知道宝马也有新能源车,而且产品实力很强,希望我们能够被更多消费者了解,在购买电动车时放入考虑购买的清单当中。

宝马集团在向可持续的数字化智能出行转型的“三步走”构想:

第一阶段,大概十年前,通过Project i项目开启宝马电动出行征程,不断孵化创新技术并最终实现量产;

第二阶段,在同一款车型上推出搭载不同驱动技术的产品;

2025年将进入第三阶段,届时宝马集团的产品阵列将根据“新世代”计划进行调整,将是革命性的变革。目前我们的第二阶段将有比较大的进展,更具体的信息会适时与大家分享。

▲ BMW i4

Q:关于i产品序列命名,iX这个X在产品里面代表什么?我们的产品有iX3,i4,但iX的出现让我感觉电动车的产品序列有点不太清晰明了。另外,未来产品在命名方面会有什么样的规划?

高乐:其实整体命名体系是很相似的,唯一不合群的就是iX。这正是因为BMW iX的定位是创新旗舰,它的使命是开启新的时代,不跟现有车型直接相关。我们是有意为之,它就是这么一款不一样的车型。

当然以后未来在i品牌之下推的这些品牌之下,还是会采取这种熟悉的命名方式,就是i加上车型号。

Q:大众ID.4车型上市后,在中国的销售方式也随之做了一些变化,类似于传统经销商与直销相结合的形式。宝马未来是否也会考虑类似商业模式的转变?

高翔:随着造车新势力的发展,市场上的销售模式开始发生转变,我们也一直在密切跟踪这些发展。

目前来讲,宝马的销售模式非常成功,在全国有超过600家的经销商网络,不管未来我们如何转变,这些经销商伙伴都将始终是我们销售体系的一部分。

关于销售模式,我们会密切关注市场的动向。至于新品以后如何卖,现在讲还为时尚早。

目前我们的工作重点还是希望能够推动整体销售网络的健康发展,这是我们宝贵的财富。一方面,经销商伙伴能有力地支持我们卖车;另一方面,他们也能够帮助宝马维系好客户关系。

目前,我们正专注于对经销商店面进行升级改造,为客户打造数字化沉浸式互动体验,其实是从销售的流程和客户体验方面做出的重大改变,目前宝马已经完成超过上百家领创店的改造。

Q:电池也是如今汽车厂商电动转型的兵家必争之地,比如大众曾经表示要建很多电池工厂,宝马会有类似产业链垂直整合的考虑吗?

高乐:我们要做一个区分,一方面是电芯的材料研发,另外一方面是电池生产能力。

电池生产能力我们现在已经具备,比如说在沈阳我们有高压动力电池中心进行动力电池的生产,另外在德国有电芯技术中心,所以说不管是电池的封装、设计、分层、冷却等等这些方面,我们都有一定的能力。

唯一需要外部采购的就是电芯。电芯方面我们也是多条腿走路,比如在中国我们跟宁德时代深入合作,在德国有Northvolt等。

我们会牢牢掌握电池相关的技术和能力,但是不同的企业会选择不同的战略。有的企业会什么都自己做,宝马采取的做法是利用长期协议来确保电芯供应,同时内部掌握电池的设计和开发相关技术。这个和企业规模也有关,比如说大众集团品牌多,销量也大,所以会采用不同的策略。

Q:请问后续关于充电,宝马有什么规划?

高翔:宝马与国网电动汽车公司合作,截止到去年年底已经有30万公共充电桩,今年有望扩大到36万个。

但公共充电桩目前还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客户有时候会投诉或者抱怨说充电桩用不了,或者坏了又或者有故障。为此我们在My BMW App当中加入了评分的功能,这样可以在社区中分享,确保能让车主得到更好的充电体验,即使有问题也能够快速维修。

Q:全球都缺芯,有可能会延续时间很长,这对电动化、智能化车辆的推出会有什么影响吗?会不会对宝马在中国供应链布局产生什么影响?

高乐:在芯片供应方面,我们在全球范围内很早就已经完成下单,每天都在监控、管理供应情况,目前没有因为缺芯而发生停产。不只是芯片,所有的零部件供应都会进行相应的管理,希望不会因为任何部件断供而影响生产。

Q:现在越来越多的品牌加入电动汽车领域,包括宝马展台对面的恒大,以及近期创维、小米都说要做电动汽车,宝马如何看待新的竞争格局?是否做出了相应策略上的调整?

高翔:当下是整个新能源行业蓬勃发展的时期,以高科技公司为代表的新势力正在进入市场,同时传统车企也在转型。

今天就可以看出这一点,我们的展台被很多新兴的竞争对手所环绕。西方媒体经常说苹果要造车,但其实中国这边我们看看阿里、华为其实都在造车,同样的产品在中国已经造出来了。

这些企业会把很多基于网络的知识带入到市场中,也倒逼既有车企跑得更快。这也就是我们启动新的合资公司宝马诚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原因,我们希望在这条路上加快步伐,还与像阿里、腾讯等众多网络企业进行合作,今天发布会也讲到iX搭载了腾讯小场景2.0与微信车载版。我们觉得中国客户有数字生态需求,为此会加快步伐满足这样的需求,我们也有信心营造一个强大的数字生态。

Q:在电动化时代,宝马认为相比这些新势力的优势和劣势在哪里?如何扬长避短?

高乐:我们认为成功的企业会有几大成功要素。

第一,品牌和传承;第二,产品,第三,技术,第四,复杂体系的整合能力。

这四个成功因素宝马都是具备的。如果一个企业只在其中一个方面做得比较突出,大多只能短时间取胜,不能百年基业常青。

我们非常乐见新势力进场,他们能激活汽车行业的需求。蔚来还有特斯拉的进场,能够唤起大众对新能源车型的兴趣。互联网造车的兴起可以在数字化、互联化方面推动行业发展,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汽车行业,可以说是出现了多个主题。

宝马的优势是多方面,首先是品牌管理能力。今天我们在车展现场展示了BMW 328老爷车以及致敬它的BMW 328 hommage概念车,这可以说是品牌的传承,可以走向未来,同时不失自身的特色。

第二个是技术,BMW iX不会和其他品牌比谁的屏幕大,而是要看屏幕如何与汽车的整体设计融为一体,借助互联科技优化人机互动。BMW iX非常先进,但科技隐于无形,让客户体验更直观易用。

有挑战是好事,就像在体育比赛当中,对手强大才能跑得更快。的确有些品牌开发新功能速度很快,这让我们能够在跟慕尼黑总部进行沟通的时候更容易做工作。

另外,我们不要低估汽车行业的复杂程度,大部分新势力目前只在中国运营,而我们要在全球超过100多个国家进行销售,相应的我们面临100多套本地化认证和技术要求。同时,我们在全球很多国家设有工厂,这对供应链的管理能力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能把企业做到一定规模,形成全球布局,这就是宝马的优势所在。

■   邦点评

相比单纯追求速度的特斯拉,以宝马为代表的传统汽车厂商在面对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时候,显然需要更加全局地考虑各种问题:

传统燃油车的利润如何取舍、数字化转型人力资源分配、销售渠道和方式如何变革……对于传统车企,大象转身的难度,往往并不只是停留在打造一两款爆款车型上面。

对于宝马来说,从目前的规划上来看,无疑是想好了接下来布局,但至于到落实层面,相信也不会是一条坦途。

毫无疑问,在变革的时代,每家企业都会面对不同的挑战。宝马将如何逐步兑现对变革的承诺,在电动时代延续「蓝天白云」过往的辉煌,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