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新车、概念车争相发布,舞台上一片热闹。而舞台下也是硝烟四起,一场暗战仿佛已经打响。于是,我们便看到:

· 苹果公司在2022年WWDC全球开发者大会大谈车端系统CarPlay;

· 吉利收购魅族79%的股权,成为后者第一大股东……

当车企造手机,手机厂造车……

有趣,有趣,实属有趣

■ 群雄并起,诸侯林立

我们先从新晋选手盘起,在手机市场逐渐饱和后,各大手机厂商开始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蓝海——车载操作系统或智能座舱系统。其中有vivo、OPPO等以映射为主的方案供应商,也有苹果、华为这样能获取「汽车控制权」的『灵魂汲取者』,他们的目标都很明确,用自己拿手的OS搭建,取得未来智能汽车的话语权。

6月7日,苹果在WWDC上正式发布了iOS16操作系统,其中最让车圈沸腾的则是更加全能的CarPlay。这次CarPlay的更新称得上是诞生8年以来,最夸张也是最越级的一次进化。它最大的不同,是把以往的简单『投屏』进化成了深度『交互』。

全新的CarPlay不仅用整套苹果UI替换原来的车机显示,在视觉效果呈现上展现出极高的统一性,同时还能深度接管整个车机系统,控制车内所有屏幕。苹果表示,目前北美在售的汽车已经有98%支持 CarPlay,79%的购车用户表示只会考虑带 CarPlay的车型。而首批支持全新CarPlay的汽车品牌已经有14个,未来将陆续加入更多合作方,显然在此次WWDC上,苹果已经毫不掩饰其意图收割车企『灵魂』的野心。

同样从手机向车机『渗透』的还有华为。鸿蒙OS在发布之初,就表明了自己入场的理由『未来是万物互联的全场景智慧时代』,华为欲打造一个『超级虚拟终端』。当然,鸿蒙OS的诞生也是一个励志的故事,华为被制裁不能再更新安卓,那就加速「2012实验室」的成果落地,而且不仅要给手机用,还要给平板、笔记本电脑、可穿戴设备、智慧屏和车机都用上,让它们之间实现无缝连接。

但可预见的是,像苹果、华为这样的手机厂商想要通过以车机为切入点,尝试垄断智能座舱的话语权,并不会如想象般容易,上汽与华为的交涉便是一个佐证。我们也可以从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评价对苹果CarPlay的评价中找到一些想法:

『CarPlay是在这一代汽车中非常好的解决方案,而下一代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需要更全面的全栈自研和生态建设。』

■ 是修城墙,还是土墙

其实『全栈自研』这几个字眼,并不是新势力的创造,而是早在5、6年前就有车企开始未雨绸缪开始行动了。

比如上汽早在2015年就开始筹备建造自己的『城墙』。2016年7月6日,上汽集团与阿里巴巴集团在杭州云栖小镇发布了基于YunOS(现称AliOS)打造的斑马智行1.0车机系统,并首次搭载于荣威RX5上,举起了『全球首款量产的互联网汽车』的大旗。

2020年,斑马智行制定了「OS 战略三部曲」,以「智能车机-智能座舱-整车智能」为战略着力点,推进AliOS从智能车载操作系统向智能座舱操作系统、智能整车操作系统演进。如今这套OS已经更新到第四代(Venus),并且在上汽的产品线遍地开花,即将上市的智己L7与飞凡R7就将搭载斑马智行最新的Venus系统。

但自研的方式并非一种,与斑马宣称的底层自研不同,吉利、长城、比亚迪和其他新势力们则选择了另一种方式。比如采用QNX、Android、Linux系统以及基于Android和Linux定制修改的自研方案,其中吉利选择在2017年成立亿咖通科技,来辅佐自己的智能座舱,比如博越Pro和星越L就分别装载了亿咖通的GKUI与银河OS,在中低端价位车型中智能表现不俗。

不过在面对更高阶的智能化使用场景式时,我们还是感受到了一些缺憾,以我们自有的极氪001为例,虽然经过了几次OTA,车机仍然会出现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Bug,当然,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或许是个例,但我们更希望能从1到0的彻底质变。

其实除了吉利的亿咖通,包括比亚迪、长城等自主品牌,或内部成立自研部门,或直接成立独立公司,研发属于自己的各自的车载操作系统或者智能座舱操作系统,比如比亚迪的DiLink,长城的咖啡智能座舱系统等,应该说,总体表现还是不错的。

而蔚来、理想、小鹏等大部分新势力则会在这方面投入了更多的关注,总体体验更得年轻消费者的追捧。大家也可以通过我们的测试文章和视频进行更深入的了解。

只是这些以『OS』命名的系统,其本质上依旧是属于ROM型系统,离不开Android这块地基,从开发层面上来看,ROM型系统研发周期短、难度较低,而且应用生态较为丰富,这些优势都是目前各大车企采用这种自研模式的原因。不过Android这块地基的缺点,也一并被保留在了这些「车载操作系统」的深处。万一哪一天谷歌不再提供其核心的框架服务,到时候我们才发现:我修的到底是城墙,还是土墙!

■ 手上有将,遇事不慌

所以,要做到手上有将,才能遇事不慌。

最新的案例便是2022年6月13日吉利宣布收购魅族79%的股权,成为后者第一大股东。

吉利真的是想造手机吗?答案显然不是。论销量,根据Canalys的数据显示,魅族2022年第一季度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市场份额,稳坐饼状图的『其他』这类。

果然还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就算魅族手机的销量降了0,魅族的Flyme OS仍然是公认『小而美』的手机操作系统。显然,吉利的这次收购行为,是将『鸡蛋放在不同篮子里』的战略行为。

■ 硝烟四起,谁占先机

大家不难看到,各大车企其实是有意识向手机端延伸的,比如大多数车企都会为自己品牌适配一款专用的APP,实现车辆的部分功能控制,包括开锁、远程启动等。但这在某些车企眼里还不够,他们不但要阻止被人收割『灵魂』,还要主动进攻对方的领域。

如果要说车企里面最不按常理出牌的,那特斯拉首当其冲。在操作系统这一块,特斯拉很早就完成了『修建城墙』这一步,而且是自下而上的自研。因为早前马斯克就公开表示过自己不喜欢iOS和Android两大主流手机系统,要打造自己的系统来击败他们,从现在的车端OS表现来看,马斯克没有吹牛。

但特斯拉显然想得更远,关于其要造手机这件事儿,从去年3月份就在车圈内传开了,中间甚至还有过概念迭代,从网友渲染的视频展示看,该手机可以星链连接、脑机连接、采矿系统、光伏充电和超声波指纹传感器、完全控制和驾驶汽车。虽说特斯拉本尊一直没有下场给到进度展示,但从各路媒体的爆料来看,特斯拉Model π大概会在明年晚些时候与我们见面。

但故事到这里还没完,因为马斯克很可能还在下一盘比我们想象中更大的棋。据外媒透露,不久前马斯克将招聘的手机设计的相关专家集中安排了在了旗下一家叫Neuralink的公司,这家公司是做什么的呢?脑机交互。所以你猜,马斯克对于下一代交互系统是否有更超前的规划呢?从「手机交互」到「车机交互」再到「脑机交互」,想想就刺激。

除了前文提到的要造手机的吉利,另一个公开表明要造手机的便是蔚来。面对手机厂商的攻势,蔚来显然和吉利一样早有应对。今年3月,蔚来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斌在参加电动邦《程邀》访谈栏目时就回应了蔚来造手机的传闻,他表示『蔚来造手机处于调研阶段』。李斌还透露了造手机的原始动机,『为了和汽车能够更好地进行连接』。

首先,从理念上看,特斯拉和蔚来宣布进军手机行业是为了捆绑用户更多的时间,完成人到手机再到汽车的生态闭环,同时也能打造属于自己的『护城河』,封闭手机厂商借道「车机系统」获得车端话语权的机会;其次,从更高的资本层面来看,跨界这件事多少能成为拉高市值的助燃剂。一如之前小米被小道消息扒出造车的当天,小米集团股价便直线拉升,一度涨超12%,市值大涨500亿港元。所以对于车企来说,这种跨界动作可以有,甚至可以经常有。所以就目前的战场来看,似乎已经有人抢占智能化的先机。

■ 全域智能,战事再起

行业内常言道『新能源大战的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相较于几年前风风火火的造车大乱斗,现阶段的资本入场已经谨慎了许多,在车企和手机厂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相互角力的当下,我们应该意识到,新能源的战事,已经悄然进入了下半场。

同时,年轻消费群体的崛起,更是加速了智能化争夺战的到来。并且根据中汽协数据,2021全年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为15.7%,并且搭载L2级及以上辅助驾驶功能的汽车销量占比由2020年的15%上升到2021年9月的25.2%。这意味着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领域已经成为车企竞争的核心焦点。

智能汽车很有可能成为智能手机后的另一大智能终端,所以打造「人-车-手机」的「数据闭环」势在必行。手机厂商想在先期利用经验优势快速占领车机市场,但各车企并不希望自家的车端数据流入外部的手机厂商,所以手机和车机才成为了「智能化争夺战」的核心战场,但并不是唯一战场。

我们且看吉利对未来的多元化战略布局,发射星链卫星是为「智能驾驶」落地,收购魅族是为「智能座舱」落地,与百度合资成立集度汽车是为「智能交互」落地。所以「智能座舱」只是争夺战中的一环罢了,各家名手在其他领域的争夺,必定同样精彩。

■ 邦点评

作为一个车圈老人,近几年的行业发展可谓是『礼坏乐崩』(非贬义),原有的汽车研发逻辑,原有的供应链逻辑,原有的后市场逻辑等都已经被打破。各方势力重新分割汽车行业的版图,只为成就自己的霸业。各种造车理念又如诸子百家一般诞生于世,并四处游说,并付诸于实践,等待时间的检验。

当车企造手机,手机厂造车……

有趣,有趣,实属有趣。

所以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