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前两天的华为一样,小米也选择在下午「2点时段」发布汽车业务的重要信息。
不过这次发布会的主角不仅是「SU7」这款车,小米到底想成为一个怎样的汽车品牌,以及有了汽车板块之后,「小米生态」会变成什么样子,同样值得关注。
取长补短的造车之路
“圈外人”造车的先天优势,就在于“破圈”。
所以讲小米造车,先从他们应该最擅长的座舱和智驾入手。以小米SU7为例,它的智能座舱采用“以人为中心”的交互架构,配备了16.1英寸3K超清中控屏、56英寸超大HUD抬头显示,以及7.1英寸可以「翻转」的仪表屏,芯片则是算力30TOPS的高通枭龙8295。如果算上后排可以挂接的小米Pad,座舱里将可以实现「五屏联动」。
其中这块超清中控屏体现了“既要,也要”的风格,采用了小米澎湃OS的统一视觉设计语言;同时凭借多任务柔性框架,屏幕内的车载应用可以随意拖拽、改变大小,并自动适配其它智能设备,这些都让“米粉”们倍感亲切。
与此同时,小米的车机启动速度达到1.49s,座舱系统还可以实现边下载边升级;强大的生态应用拓展能力,可以将手机和Pad上的APP顺利流转到车机屏幕上,让我们摆脱手机的束缚。
另外小米智能座舱还有着极强的扩展属性,不仅支持1000+米家设备的「自动发现」和「免密接入」,而且中控屏内置了「CarIoT」扩展基座和四组Pin点供电通信设计,支持更多硬件接入,为座舱赋予新的功能。这些特点为我们带来了更智能的用车体验和探索乐趣。
更有意思的是,小米智能座舱还将全面支持无线CarPlay车载系统,后排扩展屏上还提供iPad专属配件和专属应用。
不过,我们从小米SU7座舱内也看到了「节制」的一面。比如并没有做一个副驾屏,中央扶手区域放了四个物理拨片,方向盘也是经典超跑的造型。
智驾部分,小米研发了三项关键技术:自适应变焦BEV,道路大模型,超分辨率占用网络。
其中自适应变焦BEV感知系统可以像人一样,以不同的感知算法观察复杂多变的场景环境。在此基础上,小米智能驾驶系统的感知网格可以调节大小,阀值从0.05m至0.2m,识别范围从5cm至250m。
所以在识别障碍物方面,小米创新的超分辨率矢量算法的精度达到了0.1m,是特斯拉的3倍。同时它还能通过“一键降噪”功能消除障碍物周围的雨雪“杂质”,既能让车辆在复杂的天气环境下及时躲避障碍物,也能尽量减少主动安全的误发概率。
道路大模型上,小米不仅能通过变焦BEV和超分辨率占用网络搭建更真实的道路场景,还能自己计算和调节行驶轨迹。尤其是在复杂的十字路口,小米智驾的目标是不依赖高清地图,也能安全地实现快速无保护左转。
在硬件配置上,小米智驾系统配备了两颗英伟达Orin高算力芯片,综合算力508TOPS,还有1颗激光雷达、11颗高清摄像头、3颗毫米波雷达、12颗超声波雷达。
发布会上,小米智驾的泊车能力更加惊艳。它不仅能在车库里顺利进行自动泊车,包括礼让其它车辆,同时面对立体车位,小米可以停得准,还能自己收后视镜。所以在智能驾驶领域,小米有着极高的心气儿,他们希望通过全栈自研的技术,在2024年跻身行业第一梯队。
智能座舱和智驾部分,小米算是比较理性而务实的,将长板做足,但又不会过于激进或特立独行。他们似乎不想做“颠覆者”,只想做“突破者”,将以往做手机、做家电、做智能的经验和技术,引入造车。
而在此前并不擅长的技术领域,小米显然用力更猛。最典型的就是自研的「超级大压铸」和动力总成系统。
如今随着工艺和算法的进步,一体式压铸车身开始在造车行业普及。小米作为后来者,自然可以“一步到位”。小米不仅研发了9100t超级大压铸技术,还亲手打造了「大压铸设备集群」和「泰坦合金」压铸材料,算是在一体式压铸领域实现了“自研自产”一条龙。
小米这套「超级大压铸」技术对于消费者的实惠,除了空间和成本以外,还通过三段式结构,有效降低压铸件发生碰撞之后的损坏程度,确保安全防护的同时让维修更方便和省钱。
动力总成部分,小米研制了「HyperEngine 8Vs」、「HyperEngine V6/V6s」三款超级电机,它们都是双向全油冷散热,S型立体油路设计,阶梯式错位造型。
HyperEngine V6/V6s超级电机
其中「Hyper Engine 8Vs」的功率密度达到了10.14kW/kg,配备960MPa高强度特种硅钢片,电机转速能达到27200rpm,拥有425kW最大输出功率和635Nm的峰值扭矩表现,具备98.11%的电机效率。不过该款电机预计将在2025年上车。
而落地时间更近的「HpyerEngine V6/V6s」转速达到了21000rpm,V6版最大功率299Ps,峰值扭矩400Nm;V6s版最大功率374Ps,峰值扭矩500Nm。据悉小米SU7将搭载这两个版本电机,其中MAX版双电机全轮驱动应该采用了V6s版本,综合峰值扭矩838Nm,零百加速最快仅需2.78s,综合最大功率495kW,最高车速达到265km/h。
电池部分,小米采用了CTB一体化电池技术,将电池包与车身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另外他们还独创了一个「倒置电芯」设计,相当于将电芯“吸”在电池包顶板上。当单个电芯起火时会先向下燃烧,通过层层防护结构消除热能扩散隐患,减少损失,增加车内人员的逃生时间。
小米SU7将有两个续航版本,CLTC工况下分别为668km和800km,其中MAX版采用800V超级快充,充电5分钟即可获得220km续航。据悉小米的动力电池最高容量或将达到150kWh,理论CLTC续航里程可以超过1200km的水平。
在平台架构和底盘部分,小米研发了871V碳化硅高压平台,带空气悬架和CDC阻尼可变减震器的「疾风智能底盘」。此外在小米SU7上,还配备了博世ESP 10.0车身稳定系统、博世DPB制动控制器、布雷博四活塞固定卡钳。这些让SU7的转弯半径5.7m,从100km/h刹停到0的制动距离33.3m。
最后我们聊聊设计,这是小米最遵循“传统”的部分。还是以SU7为例,它的风阻系数达到了惊人的0.195Cd,在量产车中实现了“0.2”的突破。这主要归功于全身上下的空气动力学细节,比如鹅卵石造型的激光雷达“瞭望塔”,主动升降尾翼,28°前风挡,17°大溜背,以及水滴状的车身轮廓。
小米SU7的车身长宽高分别为4997/1963/1440mm,轴距为3000mm,是主流中大型轿车的尺寸。同时新车的前排座椅竖向空间达到1012mm,后排膝部间隙105mm,后备箱容积517L,有有个105L的前备箱。虽然SU7的外观和性能像是一款跑车,但其实里面还挺能装,所以更像是能舒适远行的GT车型。
相比于座舱和智驾,小米深知他们在动力性能、空间表现和造型设计等领域的市场感知很低。要想有更强的竞争力,他们就必须在这些弱势领域实现“一步到位”,甚至领先多个身位才行。这或许跟小米是谁无关,而是入局时机决定该如何努力。
小米汽车将成为一个怎样的品牌?
发布会的前一天,雷军在微博发布多条「致敬帖」,以楼宇巨幅海报的形式向比亚迪、蔚来、小鹏、理想、华为等品牌致意。
为此小米还特意选择了这几个品牌总部所在城市的核心商圈进行投放,足见诚意。这些举动似乎在告诉大家:小米汽车与这些品牌“脾气相投”,今后可以做个朋友。
而在发布会一开始,雷军明确提出了小米汽车在市场上的小目标:媲美保时捷和特斯拉,打造汽车工业新时代的梦想之车,好看、好开、舒适、安全的移动智能空间。
而终极目标是:通过15年到20年的努力,成为全球前五的汽车厂商。
一个百年经典,一个是时代新贵,小米以保时捷和特斯拉为目标,就是奔着百年大厂去了。所以我们能明显感觉到小米的造车过程中,在很多传统素质上付出更多努力。不管这是不是因为“卷”而被迫“补课”,最起码小米知道应该先做好基本功,然后再会些花式技巧。
这一点之前做得比较好的有蔚来、岚图、问界等品牌,优秀的机械素质和驾驶乐趣,也成为了这些「新势力」最初能够立足市场的亮点所在。而小米汽车懂得「内外兼修」,已然初显成熟大厂气质。
从前我对小米的定位是「智能手机/家电的普及者」,当我第一次尝试电动牙刷、自动洗手液机或智能机顶盒的时候,总会去小米商城看看,因为它的产品性价比高,用起来简单方便。如今小米汽车似乎不是这样的“设定”,而是选择了更高端的路线。这是不是能走得通,我们拭目以待。
全生态加速闭合,助力小米集团持续向上
对于智能科技公司来说,完善的生态体系至关重要。
10月26日,小米集团曾宣布最新战略,从「手机xAIoT」升级到「人车家全生态」。革新率先从小米澎湃OS(Xiaomi HyperOS)开始,小米投入5000名工程师,将整套系统从底层进行重构,旨在将人、车、家更紧密地连接起来。
当时小米还发布了新的「十年目标」:大规模投入底层核心技术,致力成为全球新一代硬核科技引领者。而人、车(移动终端)、家(固定终端),正好是「硬核科技」的应用载体,也是最主要的赛道。
这不仅是小米汽车的宝贵“风口”,更是小米集团最后的机会。毕竟现在能较快实现“全生态”闭环的,只有华为、魅族和小米。但华为仅有“人”和“家”,他们不造车;魅族只有“人”和“车”,他们缺少智能家居;而小米却是既有“人”,也造车,还有丰富的智能家居打底,在“华小魅”之中进度最快。
所以小米在进入造车领域,产品落地之后,将真正让「人车家全生态」形成闭环。届时全新的生态体系将会开足马力,帮助小米集团加速向上生长。
邦点评
12月28日下午的这场发布会上,雷军用约3个小时为我们介绍了小米汽车的目标愿景,技术积累,以及首款车型SU7的情况。可以说除了大家最关心的新车价格以外,基本满足了我们对小米汽车的好奇心。在言辞之间,我们能感受到雷军对汽车行业的敬畏和小心谨慎,甚至愿意花时间,为现场和直播画面前的观众,科普基础的汽车知识。
从资源投入、技术参数以及小米SU7的素质上,我们对小米汽车有了一些信心。不过还是有些问题,让这个品牌迷雾重重。比如产品的落地规划和定价策略,销售渠道和服务渠道如何建设,纯电补能体系如何构建。当然还有最重要的,小米SU7卖多少钱。
希望小米汽车能尽快让大家清晰了解品牌的发展脉络,加速培养用户,强化市场感知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