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知豆卖了7400辆。没啥感觉?对比一下:比亚迪e6,3560辆;北汽EV150,5234辆。长安新能源炒得沸沸扬扬,2015年逸动纯电动计划卖多少?2000辆左右。这么比起来,这知豆是不是有点“小黑马”的味道?

捧了半天知豆,你是不是下意识地感觉这是要成知豆软广的节奏?非也。在这里,车云菌是想利用这个反差和意外,来和大家探讨一个话题:现阶段纯电动车开发的逻辑到底在哪里?换句话说,目前的电动车要想发展,到底该如何定位?

特斯拉的火,打乱了纯电动的发展节奏

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纯电动的火,有相当一部分是马斯克的特斯拉带起来的。特斯拉的成功就像天方夜谭里的神话故事,但要命的是它真的实实在在做到了。在特斯拉之前,没有人会想这样造电动车。这也一度成为特斯拉能够成功的理由之一——创新嘛!然而纯电动,真的就应该按照特斯拉的路子来吗?

我们反复说过多次,电动车本身比传统汽车简单100倍,它唯一的瓶颈就在电池。因此,与其说电动车技术的发展,不如说是电池技术的发展。那电池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比能量瓶颈带来的续航里程矛盾。

从简单的逻辑看,增加续航里程不难——加电池就是了。然而,这么做最大的问题还不光是“钱”,而是加电池所产生的重量,会折损好不容易提升的续航里程。关于这一点,我们在说逸动纯电动的章节已经提到过了。正因为如此,之前绝大部分的设计者都把纯电动的设计思路定位为小型化。

在特斯拉诞生之前,没有太多人质疑这个思路,但也的确缺少足够有说服力的产品。而就在此时,马斯克弄出来一个MODEL S。这家伙,彻彻底底地打破了之前的玩法,摒弃了小型化,并极端地玩起了高大上——定位直逼奥迪A7之流,走高性能豪华轿跑路线。没想到,这一思维的突破,却来了个爆火。为什么?因为在高大上的掩盖之下,比能量的问题得以遮掩。因为高大上,所以可以有钱任性。有了钱怎么办?加电池啊。当然,马斯克在电池管理方面的确有心得,以至于他敢于率先采用人家不敢用的三元锂电池,改善了比能量。当然,更重要的是,马斯克确实把这款车包装成了豪车,得到了高大上人群的认可。

然而,恰恰是特斯拉的这个成功,把很多人研发纯电动的思路带入了一个误区——原来现阶段纯电动就得玩高大上,就得与传统能源汽车展开正面交锋。按照这种逻辑,新开发的纯电动车如果续航里程不超过三四百公里就是耍流氓,一副不替代传统汽车不罢休的架势。

 特斯拉的成功,不能印证纯电动发展逻辑

这个逻辑对不对?从长远来看没什么不对。纯电动替代传统能源汽车是迟早的事儿。但在现阶段,或者最近五年,这个发展思路却很值得商榷。

首要问题还是价格。现在纯电动车的成本主要集中在电池这一点没争议。要增加续航里程,虽然可以通过提升电池管理程序之类的手段,但核心仍只有一条:加电池。那么必然的结果就是价格高昂。如此高价路线,何谈主流?

其次是资源配比的问题。动力电池产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主流车都成了电池的吸金大户,别的不说,全球哪有那么多的电池给你用?

即便这些问题都解决,还有第三个问题:配套。特斯拉自建充电站的玩法很烧钱,它到底算不算合理或者科学仍有待商榷。国家的产业政策很支持充电桩建设,京沪的充电桩也建起来了,但“现实很骨感”的问题依旧不得不面对。别的不说,就算在北京这样的大都市,充电仍不是一个让人省心的事儿。

因此,以现有的电池技术,仅靠不惜工本的堆砌电池,纯电动想以替代的角色对抗传统汽车,至少在五年内仍然是典型的一厢情愿。

换个角度看纯电动,或许豁然开朗

如果我们换个思路呢?不把纯电动与传统汽车对立起来,而是把它当作“不是汽车”的新品类交通工具。它对于传统汽车而言不是替代,而是补充,感觉会不会不一样?

按照这个逻辑,这种车不必太大,以自驾为主,能满足基本驾乘即可。如此一来,它会有几个非常站得住脚的存在逻辑。

首先是对于已有汽车的家庭。将其作为第二辆车,既可以解决一些城市限行问题,又能大幅度降低日常用车成本。原有的汽车,则只作为应对郊游或举家出行的交通工具。这种互补效应,于公于私都是具备合理性和存在逻辑的。

其次,对于没有汽车的特殊需求家庭,如单身、小夫妻,因为种种需要急需一个可以上下班的代步工具。电动自行车太辛苦,买传统车或没牌照指标、或用油太费,那么这种车也可以很好的应对需求。由于你买它本身就没把它当汽车看,自然也不会对其续航里程有过多抱怨——总之满足日常上下班和下班后的小活动是没问题的。

那么这种车应该有什么特点?首先价格必须低,拿完补贴后最好不比同级别的汽油车贵。要做到这一点,电池容量就不可能大,这是无法突破的硬指标。电池容量不大又得保证最起码的续航里程,车子就必须轻,而且还不能拉太多东西。

看到这里,有人脑海里会立刻蹦出一个东西:我去,那不就是低速电动车吗?如果你生活在乡村,这么想是没问题的。但如果你生活在城市,那么这种车又得满足第二个条件——不能影响交通。为什么?任何城市都有汽车道、也有自行车道(包括电动自行车),唯独没有低速电动车道。前面所说的这种“新型交通工具”,必然要在汽车道上行驶。如此就必须有几点要求。1、动力性至少要达到汽车的基本水平,提速不能太慢,极速不能太低。2、安全性必须有保证,这方面的要求必须要向汽车看齐。按照这个标准,所谓的低速电动车、老年代步车是肯定满足不了的。

车云小结:

那么应该是什么样的车?看了开头的童鞋,应该已经猜到了。没错,就是类似知豆这样的“超小超轻型非低速电动车”。

看看知豆的数据,长宽高只有2765mm×1540mm×1555mm,整备质量只有670公斤,而且就俩座,满载以后也重不到哪儿去。这样,它就可以只配一台额定功率9千瓦的电机,容量只有10.5千瓦时的磷酸锂铁电池,并且还能实现120公里的续航里程。更关键的是,它能制定出补贴后四五万元的“包牌价”。

当然,还有一点必须强调,这款车的车身和配备是按照汽车标准来的,并且还拥有全原创正向开发的背景,与那些“小宝马”、“小奔驰”的低速电动车有着本质区别。

很显然知豆这种组合与特斯拉形成了另一个极端,但效果似乎一样的好——虽然比不了特斯拉的年产销一万多辆,但作为一个上市不足一年的国产新车,7千多的水平也足够令人振奋了。更关键的是,知豆为现阶段纯电动轻量化、小型化和补充型定位思路,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2014年,知豆主要是与众泰合作拿到的生产许可。不久前,新大洋(知豆的东家)又与吉利合资。从吉利对这个项目的重视程度来看,知豆在2015年应该还有更好的表现。不过在车云菌看来,光有知豆这一个成功案例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更希望从今年起,市场上能有更多这样的“超小超轻型非低速电动车”出现,并带动现阶段电动车产业进入一个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