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邦 汽车观察] 笔者认为:2013年发布的宝马i3有些生不逢时,彼时的电池技术并不能实现i3小电池空间不变情况下,能量密度大到33kwh以上,重量轻到250kg以下的要求,使得宝马不得不考虑使用人民币120元/公斤(是铝合金材料成本的17倍)的超轻量化、高强度的CFRP碳纤维复合材料,平衡车重,保证车身强度。

宝马i3的E-NCAP碰撞星级为★★★★,这对于一辆身量如此小巧的电动车来说,不能苛求为不合格成绩,至少是通过测试,为业界良心产品。所以,当电池技术,车重,车辆安全三者都需要平衡,都需要“说得过去”的时候,很现实,成本必然飙升,落实到市场价上,就是不近人情的40-50万,买单的终归仍要落到普通消费者。

中国消费者精明的很,同期竞争的EV160,江淮iev5,晨风乃至腾势,不管在价钱、里程、空间上都占有绝对优势,谁会买一辆表里高科技,实际需要高昂费用支付的“艺术品”呢?对比来看,大块头,科技含量一样不俗的特斯拉Model 3,也才区区25-30万的售价,中国人精,国际消费者傻吗?谁兜里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销量惨淡毋庸置疑,其在15年仅仅售出了2.5万余辆。然而,被世人质疑的宝马i3,在今年7月发布的技术升级版,却创造了销量大幅改观的小奇迹,八月份,其在全球共卖出2848辆,相较于去年同期表现大幅增长73.2%。

本次技术升级,将原本采用的60Ah电池组替换为94Ah电池组,使得续航里程达到185公里,相比之前提升了40%(这一提升水平基本符合从2013年至今电池效率提升50%的水平)。

可以看到,市场对这款低性价比车型的积极反馈,至少给宝马一丝信心,继续改良下去,会有希望,于是乎,德国媒体《星期日世界报》报道,宝马计划在2017年推出新款i3,最大续航里程将会接近450km。

怎么样,看出宝马抓住救命稻草,拼命往上攀爬的既视感无?市场认可大续航里程,好,我就充足地满足你,从135km续航奔袭到450km。

说回到文章开头的三元制衡,电池技术,车重,车辆安全,电池技术的迭代影响车重负担减轻,碳纤维材料不必大面积使用,成本得以降低。这就形成了良性机制:里程不断提升,成本不断下降,口碑逐渐形成(初版在车辆安全,操控方面可圈可点)。

所以,笔者观点:宝马i3终于熬过了艰苦摸索期,伴随电池技术的长足发展,大大缓解了i3产品内核的矛盾因子,使得该产品不再那么的曲高寡合,产品竞争力逐步释放,其前景或可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