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邦 评测 原创]

一年前,我有幸成为2016款海马@3的第一批试驾者,当时这辆车给我最大的印象就是实用、可靠,是一款非常适合家庭生活的车子。不过讲真,我感觉它还是存在一些遗珠之憾的,比如外观设计如果能在有所创新、比如在配置上更能让人随心所欲一些……当这款车历经一年的磨练,来到改款后的今天,记得我拿到钥匙来到停车场之后,同事说就是它啦,我站在原地愣是没敢认,就像是一年未见的姐姐从韩国整形后突然站在我面前一样,我心里有很多疑问,急于想和它交流。

▲没敢与它“相认”的主要原因来自其“整容”后的外观,@3完全颠覆了我对老款印象。之前老款@3在外观上比较中庸,其实我也并不怪它,因为毕竟现在的中国车为了避免舆论诽议,都采取“只做不丑的车”的策略,不过也导致没有人在外观设计上敢做出突破和大胆的设计,可我在新@3上,却看到了海马的尝试——这是我“爱它”之一。

▲首先,新@3更换了全新的前脸,进气格栅处告别了单一的横竖线条,两道纵穿前部的蓝色饰条让@3有了武装到牙齿的感觉。我一直坚信,獠牙不是用来食草的,它应该去狩猎!

▲虽然@3是一款A0级轿车,但4553*1737*1510mm的车身尺寸却能与A级车比肩。从侧面看,@3的车身线条在视觉上产生了更加匀称、协调的感觉。尾部车窗与行李箱间的角度较大,也让整车有一些掀背的韵味。

▲后尾部整体设计与老款相似,但在细节上进行了完善,增加的镀铬饰条让车型的轮廓感增强,就像是一个微胖的人去健身房进行了魔鬼训练,肉壮一下子变身强壮。

▲@3在车身颜色搭配上也做出了尝试,老款黑白双色略显单调,也不能让人一眼明确其电动车的身份。所以新@3在车身棱角处使用了金属感很强的蓝色饰条。这一小小的点缀,让@3在色彩上更加有层次。不过如果未来再加上新能源车的绿色车牌,不知道会有什么效果。

▲@3的造型较已经非常丰满了,所以细节设计就应当简约一些,否则就会出现杂乱的视觉。设计师深明其道,大灯被设计成了勾人心脾的“桃花眼(大灯底部是微微拱起的线条)”,内部采用卤素大灯,感觉一气呵成,没有一丝多余的点缀。

▲虽然中国的汽车法规没有像其他国家那样,强制厂商配备日行灯。但新@3上却标配了这一配置。这不仅仅是出于行车安全的考虑,也是为了搭配蓝色饰条而设计,因为冷色系的光源能让车身上的蓝色更加具有科技感。

▲有一点出乎我意料的配置是它的360度倒车影像,虽略微有一些鱼眼效果,但在这个价位的车型上配备这样的配置,其实算得上厂商的诚意之举。

电动车在低速行驶和倒车时有一点是经常被人们吐槽的,那就是这么大只的一台机器幽灵般地跟在某个行人后面,总给行人一种不安全感,但@3在低速行进时每隔三秒就会发出“嘀嘀”的提示音,提示周围的行人注意车辆。

▲@3的轮圈和轮胎采用的是这个级别车型大部分所使用的规格,这条多辐式的轮圈看得出是经过了设计和完善的,而非那种“套用式”的模式,给我的感觉就是“老哥,稳啊!”

 内饰部分:

▲新海马@3的颠覆性不仅体现在外观,它的内饰设计也称得上是“重新定义”。老款内饰颜色以黑色为主,银色镀铬的线条也比较简单,车厢过于沉闷、单调。而新@3的内饰采用不对称的设计思路,哑光金属质感的镀铬饰条被更多、更大胆地应用。颜色结构如果分为上中下三层的话,上下黑色、中间哑光金属的搭配是让画面更有层次、更有景深感的捷径。

▲我一直认为,方向盘的质感是一辆车内饰的关键,因为它是驾驶者最长触碰的部分。@3的设计师深明取巧之道,方向盘的用料是整个内饰中最讲究的,采用皮质材料。加之标配的多功能键盘,使得@3的方向盘有了高级别车型的质感。

▲这辆车的价格并不高,但设计者却尽可能的在视觉感官上为驾驶者营造更高级别的体验。@3放弃了成本较低的传统仪表盘,换成了当下很流行的液晶仪表。平时所需的车辆信息在一块屏幕上都可以找到,免去了在系统中倒出寻找信息的痛苦。

▲触屏操作系统在仪表升级后也减轻了负担,界面清晰明了,没有太复杂的操作选项,我觉得就连我奶奶都能自己在收音机上找到她喜欢听的FM103.9了。

▲虽然电子系统已经覆盖了大多数操作选项,不过@3的中控台仍然保留了必要的传统按键,按键布局有向埃斯顿马丁致敬的成分,一键启动只有高配车型才有,不过USB和HDMI接口却是标配。

▲@3采用电子选杆式挡把,它的手感和大小很符合普通人握东西时的习惯,我在驾驶时很多次都不由自主地把手放在了上面,就像是摸到了一个软硬、大小都适中的……减压球?

▲挡位上面只有D、H、R挡和E挡(ECO),驻车时所需的P挡被单独罗列在挡位区的下方。与全景影像开关、低速行驶提示音开关和充电开关并列。有一些遗憾的是,虽然E挡模式下会有不错的节电效果,不过动力也会损失不少,在节电模式下车辆仅适用于拥堵路段和停车场。

▲@3皮质的黑色座椅搭配细小的红色缝线点缀,会让“遇红则狂”的驾驶者在不经意间深踩下油门。

▲至于@3的储物空间我想说,如何评判一辆车对储物功能的设计的好坏?那一定是从你不了解这辆车开始——当你还不知道哪里能放手机、哪里能放水杯的时候,如果它能满足你随手一放的需求,那它的储物设计就是成功的。而至于它的空间表现我只说一句话——我的身高是188cm驾乘@3没有问题。

路测部分:

▲除了不拘一格的外观、内饰设计以外,我“爱它”之二就是@3的驾驶感受。@3搭载的是一台最大功率95马力(70kW)的永磁同步驱动电机。

我个人在评价一辆电动车时还是习惯和传统燃油车去做比较。我自己的车是一辆1.6t的美式车,起步时我通常会放开油门的四分之一,所以驾驶@3我也是怎么做的,但是它的“平缓”程度与其它电动车一样让我有些着急。正巧这时路况变好,又赶上一个红绿灯的“杆位”,我充分利用自己RT时间短的优势,全油门冲了出去。这是一个不错的起步,没有涡轮车那种被踹的感觉,也没有自吸车措手不及的尴尬,有一种在欢乐谷坐云霄飞车的错觉。那是一种瞬间的失重感,如果你没有做好准备,会有一些小小的恐惧。

▲我瞟了一眼时速,才明白这种失重感来自油门中后段,转换成燃油车的话,是在2挡到4挡之间,它在30km/h之后迸发出来的力量,要比同级别的电动车感受更为明显。而30-80km/h是我们在城市里开车最常用的阶段,@3正是在这个阶段建立自己优势的。

新@3采用前麦弗逊悬架和后扭力梁悬架的搭配,不过我感觉它的路感与传统电动车有所不同,@3的底盘较硬,你能在方向盘中感受到路面的任何变化。不过这也带来了它的另一个优势,那就是转向明确。

踩下油门超车,@3会尽可能地保持住自己的姿态。轻微打动方向盘它会有一点虚位,但这并不是它的真正能力,你要给它的EPS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一些时间,试着把方向打得大一些,接近45度的时候转向能力会瞬间提升,回正时紧随你的心思“路归原位”。这是城市行驶中最爽快的感觉,超车专用,踩油、转向、回正,手起刀落,丝毫不拖泥带水。

▲当你适应了它的秉性,你一定会不由自主地将油门放大,让时速指针奔向更高的数字。因为@3的密闭性好的缘故你几乎感觉不到你已经加速。在一个安静的氛围内,你聚精会神的注视前方,享受挡视线的周围由实变虚、最后形成隧道般的感觉。

▲再快的车也会有慢下来的时候,@3的前段刹车较为平缓,这是出于平时家用的舒适性考虑,刹车的中后段才有把高速行驶的车拉回来的力量,这需要一定的适应时间,我们要学着体会它点刹和踩刹之间的力道。

▲我们@3的续航进行过实地的测试,结果与工信部给出的202km成绩基本一致,这完全可以满足日常的代步,它的充电接口隐藏在海马Logo的下面。@3也分为快充和慢充,使用快充时,半小时就能从0充到80%,可以说与“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有异曲同工之妙!

▲大家都知道,电动车在低温(零下10摄氏度)状态下的电容量会减小,功率会降低,就连充电时间也会增加,这个情况如何解决?随着天气的渐凉,车主们纷纷对电动车的充电用时和续航里程感到担心。此时,电池温控系统由此而生。这就是我“爱它3”点当中最重要的一点——它对驾驶者体验的追求。

▲@3的电池温控系统在车辆进行充电之前会提前对电池进行快速加热,这样就能让电池在寒冷状态中依然能保持原有的充电速度。而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温控系统可以感知电池的温度,对电池进行自动的加热,以保障车辆原有的续航里程和动力输出不被削减。

▲除了寒冷的冬季,其实夏天的高温也是电池的梦魇,如果没有温控系统的话,电动车的电池在高温的夏天会因电流所释放的大量能量导致寿命降低,甚至出现自燃的危险。所以温控系统的介入,是@3保持动力输出和安全性的重要部分。 

▲然而电池温控系统在电动车领域的运用并不多,就算是国外,拥有先进电池温控技术的厂商也不算多,目前我们知道的有特斯拉Roadster、日产的Leaf和雪佛兰的volt,国内在电动车电池上的技术虽然世界领先,不过拥有该技术的厂商也并不多,海马@3算是其中之一。

■邦点评

海马@3,我“爱它”有“3”——不拘一格的大胆设计,向往科技和安全的理念和对驾驶感受的要求。如今新@3已经推出并公布了一个极具竞争力的价格(北京地区补贴后:舒适版95800元、豪华版103800元),这样一个价格,你可以享受到空间以及丰富的配置,如全系标配日间行车灯、前排限力器预紧式安全带、倒车雷达、远程监控系统、VSP低速行驶提示音、电池智能热管理系统、皮质座椅和中控彩色大屏等。从整体来看,新@3是一辆典型的高性价比纯电家轿。未来我们会看到海马@3行驶在各个城市的道路上,而每一个驾驶它的人,我相信一定会有和我这篇文章中写的一样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