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着高续航的产品越来越多,500公里续航的车型从今年底也要开始陆续“上场”了,我们是否即将就此摆脱“焦虑”?给我们投稿的这位网友“研哥”看来并不这么认为,看看这位车主的思考和期望是否与你不谋而合吧:

作为一个“无桩”一族,日常用车遭遇找桩、占桩、坏桩、慢桩的尴尬,早习以为常。日渐麻木的我一度认为这些问题并非产品问题,只能默默承受。直到今年有个别车企打开脑洞,提供了一些新的“应对办法”,其中不乏一些非常“好”的方案,总结一下就是我接下来想要抛出的建议,一家之言,欢迎大家的指正和补足。

我知道多数人对新能源车(尤其纯电车)尚存诸多疑虑。比较集中的槽点是:续航焦虑、充电焦虑、质量担忧和保值。具体案例就不多说了,之前看过电动邦一篇文章,大家可以参考:《别只考虑能开多远,这么选电动车的人最后都后悔了》。

 

总的来说,我今天的观点其实很简单,可以归纳为:

1. 从体验的角度,产品的不足是可以通过保障和服务补足的。

2. 解决充电焦虑丝毫不比解决续航次要。

发展纯电动汽车首先还是要减少大家在使用中的“焦虑”和顾虑,之后消费者们才会去考察产品。我的建议只有4点,大体分为免费和付费两个层级,具体如下:

■ 免费层面——“补足”基本保障

1. 对电池提供“更”高标准的质保方案,让“螃蟹”吃的更安心!

由于物理特性所限,电池电芯衰减(电池容量减少)是必然。衰减意味着我们的续航会变短,每周/月充电次数会增多,交通半径也会缩短。更甚者,如果容量衰减殆尽,电动汽车就是废铁一坨。

简单来说,电车是一个挑战传统的新事物,要想让消费者尝新买账,立下“更”高标准的质保承诺是必要的。目前国家规定,在质保期内,电池的性能衰减不能超过20%。否则,由厂家免费更换电池(实际操作中往往是电芯)。相比之下,比亚迪全系产品的电芯终身质保政策,就显得非常良心了(目前仅此一家)。

▲部分主流车企的售后质保政策,目前最细和标准最高的还是特斯拉和比亚迪。

2.  推出保值回购和置换政策,让“过渡”客户放心购买。

听过太多车主抱怨自己的车贬值太快,而新车续航升级又是如此之快,想换车却又觉得“太亏”。

“保价”类政策,就能很好解决我们对车辆转卖价值的“顾虑”,从“电车”的发展速度来看,迅速贬值是一种必然,而换车的需求,概率更是远超油车。别人都无法体会“老”电动车主眼看续航上升、价格下降,却“舍不得”换车的滋味,关键是多数车主都来自普通工薪家庭。

其实对于车企来说,推出“保值”政策并不一定会亏,前提是有运营方案配合,比如将旧车转成认证二手车、进行共享车运营以及电池储能等多种玩法。至少给我们一个基本的心理保障,该买敢买,该换敢换。否则,产品再好、刚需再强,高到惊人的贬值率都是一道越不过的墙。

当然,我知道运营这些也是有成本的,而且多是传统车企的陌生地带。但我相信:真正着眼长远的企业是早晚能够看清的。

■ 付费层面——提升体验,解决顾虑

3. 提供 “高效率”的移动充电服务,用服务解决焦虑。

如果您有安装充电桩的条件,这条可以不必看了。

按我的经验,实际使用中续航长短影响不大(有电就爽,没电就慌),最关键的焦虑来自两点:1.找桩难;2.充电慢。而车企能解决的主要还是后者。

▲包括经常被我们聊到的“移动充电宝”,也只是特定场景的解决方案。

充电慢会造成对时间、空间的浪费和精神的多重折磨。个人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光指望增加充电桩肯定是不够的。把停放时间利用起来,将“车找电”变成“电找车”,是个很好的想法。虽然这类服务必然有额外成本,但从蔚来的定价来看,其实真的并不比代驾贵多少(180元/次,含电费),至少我宁可花这个钱,减少种种不确定带来的无谓焦虑。

蔚来的一键加电服务和移动充电车就很配,一周呼叫一次,从此焦虑全无,紧急时刻还可充当救援的角色。毕竟现在愿意花钱买“体验”和买时间的人越来越多了,互联网的“免费思维”不也正在悄然发生转变吗?,最近还传出了蔚来移动充电车为特斯拉服务的新闻,10分钟收费180元。

4. 用换电方案对“充电方案”进行补充,并考虑电池升级

直观的案例:蔚来和北汽的换电时间都在3分钟左右,比充电快多了。并且两家也都提出了类似“车电价值分离”的金融方案——无需支付购买电池的成本,还能将车价大幅降低。

▲“换电模式”本身的技术难度并不高,关键在于体系和规范。

但如果仅从提升效率角度考虑,由于初期投入成本巨大(相较充电),在没有足够市场规模前提下,换电站肯定无法快速普及,所以目前的关键问题是:我们短期内似乎很难享受到这种理论上最为便捷的体验。

从另一个角度,即“续航升级”的角度,我建议车企考虑提供这样的承诺:续航/电池升级时,按照合理的成本提供电池更换服务(成本接近于差价而非新购)。

成功案例还是蔚来,10800元的能量无忧套餐,包含了未来升级电池的权益,虽然当下政策还不甚明朗,但蔚来明确了将会推进与政府的沟通。对于车主,即使仅从电池升级成本考虑,这个价格也很划算了,不管车本身是什么档次的。

▲电池回收和储能应用是很多问题的关键,全球最大锂电池储能系统去年底刚落户澳洲,或将为3万户家庭供电。

以上建议,包括了政策、服务和产品,前两点作为基础保障,我想多数人(消费者)应该没意见,后两点需要付出额外成本,更像是技术成熟期到来前的体验提升方案。这4点看上去有一定程度的创新,但其实都是已被“验证”的方法。是的,它们的确已经由一些车企实现了,比如这几家:

1. 用终身质保(电芯)解决了质量担忧的比亚迪。

2. 用超充和大电池解决了续航的特斯拉。

3. 用服务和体验,解决了“焦虑”的蔚来。

事实证明,上面那3个品牌,销量不论,品牌口碑和忠诚度都是杠杠的。

此外我知道的,还有提供了保值回购/置换政策的北汽(仅针对对私换电车型)、云度(可惜6月底已暂停)、腾势(仅针一款车)、东风日产(仅针对轩逸·纯电);而换电方案则已有力帆、长安、蔚来、北汽等车企在采用。不过可惜,保值政策面对差意思的产品也是无力,而对私方向的换电基本都还没走起来……

可能大家会奇怪:这么明确的答案,为啥车企们想不到?我想大概还是决心和成本的博弈。但我相信,深刻理解消费者的痛点,并把问题解决好,人心自然会是你的。还是开头那句话,想让我们买账,不光要光指着政策“撑腰”!这轮变革跨度很大,更多需要“升级体验”而不能只是推销产品。毕竟有些“顾虑”不解决,不管你未来续航能跑多远,焦虑永远会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