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月的第一天,新势力车企都会齐刷刷的交上一份成绩单。

不知道车企怀不怀念以前那种慢悠悠的节奏,那种每年改一次款就不算太拉的节奏。现在好了,车企恨不能每年把主力产品改款上市两回,OTA升级一年最少得搞5、6次,月销量也不能再等着三方机构拖到月中再发布了。

闲言少叙,那咱现在就进入正题。

混动新势力——稳居头部

7月1日,新势力车企集体公布了上个月的交付量成绩。

其中,理想、鸿蒙智行、蔚来、零跑、极氪等5家交付量突破2万辆。作为依靠增程式“油电通吃”的混动新势力,理想与问界占据绝对头部,单月销量超过头部纯电新势力一倍以上。

全新理想L6侧前图.jpg

6月,理想汽车月交付量回暖至4.7万+,其中主力产品理想L6的销量就达到了2万台。从定位来看,理想L6就是一款“救世”的产品。

理想L6的长宽高分为4925/1960/1735mm,轴距为2920mm。作为参考,理想L7的长宽高为5050/1995/1750mm,轴距为3005mm。目前,理想L系列产品提供了超大杯、大杯的选项供用户选择,其中L7/8都属于大杯,其主要区别体现在座椅布局方面;L6依然属于大杯的范畴。

LX0052.jpg

虽然理想L6不提供家族旗舰规格的空间、高度优化体验的魔毯底盘,但它在视觉层面的高级感、实用程度等方面都有高分表现,另外Nappa真皮座椅、四屏交互、高通骁龙8295P芯片、1920W大功率音响、双50W无线手机风冷充电也都配齐。

如果说最顶格的配置优化的是最后5%-10%的细微体验,那大面上具备旗舰水平的理想L6显然更具性价比,在品牌已经占据强势地位的情况下,理想L6几乎是不成功都难。

image.jpg

今年上半年,鸿蒙智行全系产品累计销量达194207台。想想也知道,入局更早的问界系列当然是家族主力。

6月,问界M9/M7/M5的交付量分别达到了17241/18493/7046台。从销量结构来看,问界系列产品已经与豪华品牌接近,主力产品为高端产品。比BBA还出色的一点是,问界系列中旗舰产品M9与主销产品M7的销量实际非常接近,这还是很难得的。

目前,腾势汽车以爆款产品D9当家,6月份单月销量12275台,其中近九成由腾势D9贡献,而其中DM-i版本又是绝对主力。

纯电新势力——翻身仗

image.jpg

今年Q2,蔚来交付新车约5.74万台,同比增长幅度达143.9%;今年上半年,蔚来交付新车约8.74万台,同比增长幅度达60.2%;截至6月30日,蔚来累计交付新车约53.7万台。

在产品不断升级的前提下,蔚来仍不断从多维度入手扩大品牌认知。得益于换电联盟、BaaS方案的助力,以及近期创始人李斌在直播圈抢流量等等措施,对交付的提升都有一定帮助。

image.jpg

image.jpg

6月,极氪汽车和零跑骑车均创下历史新高,首次实现月交付突破2万辆。

极氪交付新车20106台,同比增长89%;1-6月,极氪交付新车87870台,同比增长106%;具体车型方面,极氪001连续3个月交付辆破万。

零跑交付新车20116台,同比增长52%,其中,零跑C10/C11共计交付超过11300台;1-6月,零跑汽车累计交付新车86696台。

image.jpg

小鹏汽车6月交付新车10668台,同比增长幅度约24%;1-6月,小鹏汽车交付新车52028台,同比增长幅度约26%。

同期,哪吒汽车交付新车10206台,1-6月累计交付量为53770台。

image.jpg

同期,小米SU7交付量超10000台。在开启交付3个月之后,小米的销量终于不再是两千出头,已经一跃追赶上了身为“老前辈”的小鹏汽车。

近期小米汽车表示,品牌还将在6月份新建17家门店,7月计划再新增17家门店,将新覆盖济南,常州,长春,贵阳等城市。预计,小米汽车7月的交付量也将破万。

image.jpg

6月,长安深蓝交付新车16659台,1-6月累计交付量达到了83858台。

今年上半年,长安汽车集团多点开花,长安汽车新能源部分的销量达到29.9万台,同比增幅超69%;另外,长安启源1-6月交付量达到72968台,阿维塔同期销量达29030台。

邦点评

6月,蔚来、极氪、零跑、小米等均创下了交付新高,新势力车企中月销破万的就达到10家,以混动产品为主的理想、问界系列更达成了4万以上的成绩。

凭借稳定的单月过万销量,腾势D9已成功实现破圈,将新能源MPV推向了新高度,甚至可以与豪华型SUV掰手腕。不过同样明显的是,仅凭一款爆款车型还是不能将品牌推向更高的高度,如果想和理想、鸿蒙智行等品牌分庭抗礼,腾势还需要更多的爆款产品作为支撑。

目前,不同技术路线的混动技术已经日趋成熟,不论是DHT、DM-i还是增程式,对于用户来说这些名次相对不是很敏感,而油电通吃的属性、政策的归纳都将这些技术打包汇总,形成混动类产品。

混动产品的强势崛起,除了源自技术突破,也源自新技术在投放市场后不断积累的口碑。随着新能源基本盘的扩大,技术停滞不前的传统燃油车更加剧淘汰,国内汽车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趋势也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