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一】2011年4月11日,杭州首批电动出租车上路运营尚未满三个月,一辆运行中的众泰朗悦纯电动出租车突然自燃。

最终调查结果显示:电池箱内电池单体出现两包以上漏液,电池单体和电池箱铝壳之间的绝缘受损;电池箱内出现局部电池短路;绝缘损毁点通过电池箱及支架的接地构成强电压的短路回路;电池箱被部分举升后引起火势扩大,点燃内饰。

鉴定报告认为,电池成组后不能完全满足车辆使用环境的需求,在应用过程中,出现了电池漏液、绝缘受损以及局部短路的情况,且未能及时发现,在经过多次重复使用以后,隐患显现,引发事故。

邦分析:此次杭州电动出租汽车自燃事件,在国内引起了高度关注,虽然调查结果证明电池质量没问题,是组装过程存在缺陷,但是仍然无法打消公众对于电动汽车自燃的顾虑。即使事后,相关技术人员在技术上改进了电池组装技术,主要监管部门也重新标定了绝缘监控指标,并给出租车加装了GPRS来监控电池动态,但是在普通群众看来,这一系列的补救措施似乎从侧面证明着电动汽车存在安全问题,人们对电动汽车到底安全与否还是个未知数。

但是从此次自燃事件中,大家应该了解一点,那就是对于电动汽车的电池也要进行日常的养护,定期将车辆开往4 S店进行检修保养,以发现车辆潜藏的问题,及时进行修理与维护。

【事件二】2011年5月12日,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对雪佛兰沃蓝达(Volt)进行了侧面碰撞测试,停在NHTSA测试中心的沃蓝达突然起火。

2011年11月,NHTSA联合能源部开展沃蓝达电池碰撞测试,三次测试中有两次再现了类似5月电池起火的现象。在测试中,NHTSA故意损坏电池密封装置,切断汽车的冷却系统,模拟第一次起火事件的锂离子电池组受损情况。结果显示,其中一辆受测试的Volt再度起火,另一辆汽车锂离子电池组温度短时间内升高,7天后发生起火。

经过两个月的调查,NHTSA得出结论,与传统动力汽车相比,沃蓝达起火的风险并不大。

邦分析:作为全世界最具权威性和公正性的测评机构,美国高速公安全管理局(NHTSA)对于沃蓝达的测评也一点也不马虎。为了解答人们对电动汽车电池安全性的疑问,特地进行可多次的比较试验。在权威的实验结果面前,电动汽车安全怀疑论者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无论是是电动汽车还是传统燃油汽车遭受猛烈撞击之后车体都会受损,传统燃油汽车的零部件可能发生故障,影响传动、制动能力,而电动汽车电池、电路可能因此过热、自燃,这两种结果都可能改造成驾乘人员的伤亡。因此,安全驾驶、避免出现交通事故无论是对于传统燃油汽车,还是对于电动汽车来说都是应当谨记的安全准则。

【事件三】2013年10月1日,一辆Tesla Model S型豪华轿车在美国西雅图南部的公路上发生车祸起火,事故现场的图片迅速传遍网络。Tesla 公司确认,发生事故的车辆撞上了“一大块金属物体”(消防部门认定这是道路碎片),这块大型金属物体直接冲击了Tesla Model S 电池组中的一个模块,导致电池着火。

邦分析:此次自燃事件发生后,特斯拉官方宣布要对Model S底盘加一副可靠的合金装甲,能周全地保护电池组受到撞击时不会损坏。特斯拉官方表示,自2014年3月6日出厂的Model S都标配这种底盘装甲,如果是之前购买Model S的客户,可以去其经销商更换底盘。

尽管此次自燃是由于驾驶员撞击到了硬物引起的,但是特斯为了防止此类事情的出现还是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这是为了让Model S能在更加复杂的情况下保持安全、稳定。作为电动汽车的“标杆”,特斯拉有理由捍卫电动汽车安全性能,也应该为电动汽车制造商们作出表率。

当然,对于汽车驾驶员来说,无论您开的是传统的燃油汽车,还是新兴的电动汽车,在高速行驶时都要集中注意力,及时躲避前方的障碍与异物,以免车辆轮胎、底盘等关键部位受损。一旦,行驶过程中发生碰撞,一定要及时对车辆状况进行检查,确保车辆零部件功能正常、无损坏时再继续前行,千万不要因为粗心大意而伤及自身安全。

国家监管:GB/T 31467.3-2015国标出台

除了自身的注意和防护,最新出台的GB/T 31467.3-2015国家标准也针对汽车动力电池的安全要求和测试方法做了明确的规定,从国家角度为电动汽车安全做出了准则,在法规上对电动汽车厂商与电池制造厂商提出了要求。从GB/T 31467.3-2015测试内容看,针对系统级的安全防护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机械载荷——振动、机械冲击、跌落

2、 事故自保护——碰撞、挤压、海水浸泡、外部火烧

3、 环境适应性——温度冲击、湿热循环、盐雾腐蚀、高海拔

4、滥用——过温、短路、过充、过放

针对系统级的安全防护要求,此前是缺失的,本次新国标的发布,基本上弥补了这方面的空白。当然,国标的内容仅仅涉及最基本的安全防护,企业在产品的研发、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根据车辆和动力电池系统的实际情况,制定更为严格更为完善的安全防护体系。

电动邦总结:

电动汽车一旦自燃,所有矛头都会指向电池、线路与冷却系统,这都是电动汽车最核心的构成。一些所谓的设计缺陷、天然劣势等理论、说法就会再次抬头并被无限放大出来,与传统燃油汽车的稳定、耐用的性能形成鲜明的对比,那么这应该算是电池系统或是电动汽车本身设计的漏洞吗?答案显而易见——不是!

从以上几个自燃事件,我们不难看出,大众关注的电动汽车自燃问题都处在电池上,但究其根本原因,还是由于电池配装不适用于使用情况、电池过载超量充电,或是猛烈撞击导致电池破损,内芯直接暴露在空气中或是电池冷却系统受损、失灵,从而引起自燃。因此,电动汽车自燃不是使用电池的必然结果,而是电池使用违规或是发生剧烈碰撞后电池包破损、电池外漏的结果。

当然会有人对此有微词,认为如果燃油汽车遇到此类情况就不会发生自燃,或者说燃油汽车压根就不会遇到这类情况。

虽然普通燃油汽车没有燃料电池泄露、自燃的危险,但是这不见得普通燃油汽车就要比电动汽车安全。因为一般情况下,传统燃油汽车所携带的汽油燃烧能量值要比电动汽车电池的燃烧能量值高出几倍甚至十几倍,一旦传统燃油汽车发生自燃,很有可能造成更大的破坏。

除此之外,最能够说明问题的就是权威部门提供的数据。据美国消防协会统计,美国每年有15万起汽车起火事件,而美国人每年要开3万亿英里,也就说每2000万英里就有一辆车起火。而在美国特斯拉生产的电动汽车行驶了1亿英里之后,才发生了上文的第一起起火事件。这也就意味着驾驶传统汽油车遭遇起火的概率要5倍于特斯拉。当然,我国目前还没有关于汽车起火的权威统计数据,但是每到夏秋季节,传统燃油汽车自燃的事件也屡见报端,燃油汽车自燃的报道频率要远高于电动汽车,但是这背后也隐藏着一个基数问题,因此这就更需要权威部门给民众一个准确的统计结果,让人们明晰是非对错。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但是既然各方专家已经分析出了电动汽车自燃的根本原因并非源于电池能源的应用,我们就应该相信专家的结论,与其不明就里的跟着质疑与怀疑,不如多了解电动汽车的相关知识与技术,以消费者的角度做出一个更加客观、理性的判断。同时也希望我国交通管理部门能尽快完善关于电动汽车事故的各类数据,为民众了解电动汽车安全性能,开辟出一个有据可查的窗口,让民众认识、了解到真正的电动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