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9月29日晚间,海马汽车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与小鹏汽车签署了合作制造框架协议,小鹏汽车将通过海马汽车申请工信部产品目录并进行生产制造。根据协议,双方首款协议产品将在今年年底实现量产,初步确定合作产能为5万辆每年,合作期为4年。

据悉,在此次合作之中,海马方面一方面主要负责协议产品的公告目录申请等工作,另一方面与小鹏汽车协商并制定协议产品的生产能力建设方案(含设施、设备、人员),协助小鹏汽车进行协议产品的生产准备;小鹏汽车则需要确保协议产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并具备市场竞争力,并明确协议产品定义和开发方式,向海马汽车有限公司提供协议产品的技术信息,推进合作项目按计划完成生产准备工作,并提供生产协议产品所需的零部件及相关物料。

值得注意的是,在与海马确认代工前,小鹏汽车生产基地落户广东省肇庆市,项目一期产能为10万辆每年。

车云分析认为,小鹏汽车之所以在自建工厂的基础上还与海马达成代工协议,主要原因有三层考量:

第一、加快量产进度。

虽然今年5月初,小鹏汽车智能电动汽车制造基地正式落户广东省肇庆市高新产业区,依照一般汽车工厂的建设时间进度来看,从土地平整到厂房搭建再到设备进场调试,最后到开始产品量产,至少需要一年半的时间,因此小鹏汽车肇庆工厂就算严格按时间推进,最快也需要到2019年才能开始量产产品。因此,包括用于测试的首批测试车和推向市场的首批量产车,就需通过代工的方式抢时间进度。车云获悉,小鹏汽车会在今年试制出至少100辆产品进行各项测试,并于年底推出正式量产车产品。现在来看,这些产品将会出自海马代工体系。

第二、双路径并行。

在新兴造车的量产前期,采取代工和自建工厂“两条腿”并行的方式,对量产而言更保险。代工一方面可以抢时间进度,一方面能够让新兴造车公司比较系统的接触到制造流程上的种种环境,毕竟这条路大多数新兴造车从业者没有走过,与整车企业合作也是一种学习和积累。目前除了小鹏汽车外,还有包括蔚来在内的一些新兴造车企业,也采用了双路径并行的模式。

第三、曲线获得生产资质。

目前小鹏汽车还未获得生产资质,因此此时选择代工模式可以曲线获得量产资格,加速量产车落地。这有点类似蔚来江淮的合作模式,在具体的操作流程上,此前江淮汽车按照蔚来的需求生产出量产车后,后者首先会将产品全部回购,而后再对外销售。从某种角度而言,这在现阶段是一种“曲线救国”的策略:一方面包括制造、采购、销售在内的所有流程合法合理,另一方面规避了暂时没有新能源生产资质对企业发展产生的制约。

不过,必须肯定的是,纯粹的代工仍然只会是过渡模式。在前期小批量量产完成后,基于产能、设备及技术配套等等因素的考量,后续的大批量量产一定将在自建工厂中完成。当然,这里指的自建工厂,除了也包括新兴造车公司与整车厂的联合建设的新工厂。

产品方面,此前在工信部网站上曝光的信息显示,海马代工的小鹏汽车量产版车型,定位于紧凑型纯电动SUV,车身尺寸为4470*1818*1600毫米,轴距为2610毫米。动力方面,新车将搭载来自精进电机厂的电动机,最大功率为140千瓦。新车将提供两驱及四驱两种版本,0-100公里/时加速时间分别为7.9秒和5.8秒,最大续航里程为300公里。设计方面,该车基本保留了此前小鹏汽车Beta版车型的设计语言,尤其是前脸的设计。不过在一些细节上有调整,例如前大灯造型和轮毂细节更量产化、整车侧面线条更圆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