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邦老师在后台发现,有粉丝在微信和微博向邦老师提出了类似这样的问题:
这几位粉丝的问题,实际上可以归结为一个——希望理解电动汽车的续航与车价之间的关系。
理解了粉丝的问题,首先,我们通过对比续航和价格的形式,做一个简单排序:
▲价格暂时按照2017年国补+地补标准;车价以最低配为准。
一目了然,真要只把续航作为性价比的唯一衡量因素,基本就是国产微型车的天下了,绝对的便宜好用!高端、高配、进口车型一律不要考虑了,毕竟更高端的车型会有更多的成本出口,比如设计、宣传、工艺用料、配备和税费。
难得的是力帆330EV、云度π1和长安逸动EV,对空间有些要求的您可以多考虑下这3个选择,因为它们不是微型车。
有的邦友可能说了,这样全放一起比没啥意义,不如把各级别区间细分来比,邦老师这里……还是不一一列举了!推荐大家使用电动邦的筛查“神器”——车型库!(APP、微信小程序均可使用)
▲合理设定组合筛选条件,就可保证你做出理性选择!非常简单
然后我们再回到主题:续航与车价的比例关系——想要深入理解的邦友们可以继续往下看。
■ 续航由什么决定?并不见得电池越多越好
对于车辆续航能力,邦老师只能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可以粗略归纳为3电系统与整车负荷的关系——更高的电池电量、更先进的电控、电机VS更轻的载荷(车重和风阻)。
■ 最重要的,当然是三电系统
三电合在一起决定了车辆的能量、控制策略、传输效率和整体性能,而续航与其中每一点都息息相关。这次邦老师就不把它们拆开来细说了。虽然目前整个产业在电池技术水平上,呈现逐渐趋同的趋势,但是三电系统的整体方案还是各家的核心和机密啦。挑重点的话,还是主要看电池组能量密度吧,数值越高越好,比如帝豪EV450所用的宁德时代提供的电池,能量密度就比较领先,达到了142瓦时/公斤。
■ 除去3电以外最关键的问题:电池组质量与整车质量的平衡
整车质量的优化方案,关键就是“轻量化”车身,代表车型有特斯拉Model S/X、宝马i3和蔚来ES8,轻量化固然会使车辆总成本和技术难度大幅提升,但确实会大大降低质量负载,侧面带来续航提升。
在重量平衡方面,电池组质量无疑是关键。以能量密度为140瓦时/公斤的标准为例:电量为30千瓦时的动力电池组,推算可知其质量为接近200公斤,70千瓦时的质量就达到500公斤了,仅电池就比通常的燃油发动机+变速箱+油箱都要沉得多,电机都还没算呢。考虑电池本身的重量,再考虑更多电池带来整车空间和质量的增加,很容易想到电池并不是越多越好。40度电能跑300公里,80度电可未必能跑600公里,我们可以通过表格对比下:
▲腾势500是唯一电池类型与其他车型不同的代表,仅供参考
上表的重点在于“一度电行驶里程”的数值结果,即“综合续航”与“电池电量”的比值,看完它你应该会对续航和电量的关系有些概念——首先电量并非和续航成绝对正比关系。然后,1度电行驶里程这个表征“能量效率”的数值,竟然会随电量的上升而下降——主要都是因为质量的缘故。续航跟车价的关系更不好说,甚至于有的高价车,续航还不如低价车。
至于重量大为何导致效率下降,道理其实很简单:因为车的重量大会导致轮胎的滚动阻力加大,滚动阻力实际上会消耗很多能量。另外,车辆载荷这块,风阻也是个关键因素,这点和燃油车无异,我们就不细说了,车子的空气动力学优化和风阻系数始终是厂家要面对的挑战。
所以结论是:高电量不能与高续航划等号,电池电量与整车质量的匹配有一个对应效率的平衡点,不能无节制的增加电池。否则在电池成本和空间布局上的投入就会非常不划算,并且会提高能耗。
■ 最后,其实也是最重要的因素,是“使用条件”
比如驾驶者风格、环境温度、路况、车载电器状态,这些加在一起,实际上是最大的不确定性。这也是为什么工信部给出的续航参考数值,需要有一套“工况”条件来进行规范,想要详细了解的邦友们可以看这篇《『白话新能源』第九期电动车续航到底谁说的最靠谱?》
■ 说完续航再看成本——到底电池成本在整车成本中占比是怎样的?
1.电池成本的基本换算法:首先有一个基本概念:电池成本会随时间递减,且变化巨大(目前阶段业界对电池成本变化的展望约为“每年递减20%”)。截至2017年底,动力电池成本约为1400-1500元/千瓦时。以今年上市的帝豪EV450为例,52千瓦时的电池成本约为7.5万。相对其14万起的预售价,电池成本基本占比就是5成。相比之下,数年前生产的特斯拉,就绝对不能用这个数值来换算了。
2.整车成本构成:最大决定因素还是“车辆定位”——当我们谈及电池相对整车成本占比的时候,我们最容易忽略这点。不同品牌、定位和档次/配置的车型,对于提升整车品质方面的里里外外投入必然不同,因而整个成本占比也是不同的。比如小型车或低配车型上,电池成本可能高至4成、5成。高端和高配车型,就可能低至1成、2成。进口车更甚,因为关税不低且有汇率变动因素。
▲类似的比例图经常可见,其实只能代表具体或部分车型,不能代表全部电动汽车
■ 综上,结论可以简单总结为以下3点:
1.仅从“续航价格比”角度考虑,车价越低越划算。
2.电池成本占比是变量,通常与品牌定位和配置成反比。
3.想买高续航的车,由于电池电量的需求会和车重和尺寸级别同步提升,意味着你就得考虑更大更贵的车,但从能量效率角度会更不划算。
■ 邦点评
基于以上,相信粉丝们应该有所理解,如果你很清楚自己最看中的就是续航,所有其他一切都不CARE,那从“划算”的角度,毫无疑问要购买最“小”的车型,你的钱就都算花在刀刃上的了。如果你在解决续航之余,还想提升空间、舒适性、体验等方面,那便不用邦老师多说,还是要综合考虑。
另外,目前如果以续航和价格的比率来看“性价比”,市场似乎开始呈现一种乱局,今年的车就会明显比去年“划算”,“后出的”永远超越“新出的”。但其实,在电池技术有质的提升之前(几年内不大可能),目前阶段最关键变量还是电池成本相对于时间的变化(与产业规模关系较大),短期内主要体现还是续航数值的差异。至少以2、3年为周期来看,这种差值应该还是可以接受的(前提是续航要基本够用)。邦老师相信每个有用车需求的邦友们,心里都有一把属于自己,用于衡量“性价比”的尺。